比看破红尘更高明的,是看透红尘
《庄子》有云:“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对庄子的行为十分不解,庄子又解释说,生命和死亡与四季更替没有什么不同,自然变化而已。我为什么要为这样的自然而哭泣呢?这是不能通达天命的表现。
古往今来,要论谁对天地生死之理最为通透,怕只有庄周一人。复旦女神老师陈果说,所谓的大彻大悟,就是彻底觉悟了一切。既然彻底觉悟了一切,那么死亡也是一切之一。彻悟者的世界里,生死并不那么重要。
鼓盆而歌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当中,解释庄子的智慧的时候,用了这样一个例子。他说,小孩子相对大人来说,往往不能够理解很多事,往往更加无知一些,比如说小孩子很多时候就不能够理解下雨天不能出去玩。
这里说的还是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庄周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
比看破红尘更高明的,是看透红尘再说回冯友兰先生的例子:因为大人相对于小孩子来说,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有理解力。所以在下雨天不能出去玩这件事情上大人的觉悟比小孩子更高。话说的再大点,站在宏观的宇宙变化理路看来,人活着也没什么大不了,生不足以喜,死不足以悲。
他们站得很高,看得很清楚。生命不会被死亡阻断,就像贝多芬的音乐不会因为他的离去就消失。
人间繁华或许如过眼烟云,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喜欢红尘的繁华,毕竟像庄子那样的出尘,很多时候并不能被理解。有时候,痛苦是自己给自己的。
生死一齐
普通人看见的,是眼前的困境。生命是无法超越死亡的,可死亡却可以阻断生命。但是彻悟者却是站在高位上来俯视生命和死亡的。
他们爱惜生命,并且不惧死亡。这是彻悟者对人生的体悟。
确实,如果你足够珍惜生命,那么死亡到来时,你并不会惶恐。因为在该灿烂的时候灿烂过,该沉寂的时候也沉寂过,酸甜苦辣全部体会过。离去的时候,你又有什么遗憾呢?坦然的面对自然的规律,面对自己,真正离去的那一刻,一切都很轻易。
歌德曾经说过,死亡对于我来说,不是我在宇宙中消失,不过是我以此一种能量形式转化为彼一种能量形式而存在。某种程度上,死亡是我从肉体的束缚中解脱,从而能够弥漫于无限时空当中。所以死亡对我而言是一种更自由的存在状态和一种更无处不在的存在感。
比看破红尘更高明的,是看透红尘我理解的这段话,并不是死而有生,而是生死齐一。生命并不因为生或者死,而有什么不同。因为这世上会留下你的痕迹,如果你足够珍惜生命,那么生的时候,你就有足够的光辉可以照射整个世界。而这种光辉,并不会因为你的逝去而消散。
看来无论是庄子还是歌德,这些先贤的思想,都是站在高处的。无论是花谢花开,还是人去人来,古老的宇宙以一种隐秘而玄妙的方式保持着自身能量的平衡。而每一个生命的存在与消散,都在提醒我们每一个生命的独特与唯一,以及每一刻时光是如此珍贵,因为它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