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读书

滚滚红尘,怜卿命蹇

2019-01-13  本文已影响11人  婉月当空照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把张爱玲和林徽因放在一起比较,说林徽因明媚而张爱玲充满阴霾。看过之后,忍不住拍案而起。可是,义愤之余又为张爱玲深深心痛。林徽因自小被亲人如珠如宝捧在手心,长大后梁思成和她相濡以沫,徐志摩对她至死不渝,金岳霖为她一生守候。这许许多多的爱浇灌出林徽因这朵世人心中的白莲花。而张爱玲呢?童年不幸,父母时常争吵,四岁时母亲远赴欧洲留学,小小年纪失去母亲的疼爱。十岁时,母亲从欧洲回来,父母离婚。后来继母对她也不是很好,甚至在17岁时因为和后母拌嘴,被父亲毒打,关在小屋子里拘禁半年,差点生病死去。这样的身世,使得张爱玲对爱异常的渴求。所以后来胡兰成对张爱玲的一点点关怀,便令张爱玲成了一只扑火的飞蛾。她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还是欢喜的,从尘埃中开出花来。”她倾尽所有的去爱,无怨无悔,明知对方并非良人,却甘心情愿嫁了他。

      1944年8月,张爱玲、胡兰成结婚,胡兰成在婚书上许下“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誓言。11月,胡兰成到武汉,住在江汉医院,很快和一名周姓护士同居。1945年8月,胡兰成因其日本汉奸的罪名开始逃亡生涯,此时身边又有了另一个女人范秀美。特意写出时间,只是想表明胡兰成对张爱玲的爱真的如昙花一现般短暂。或许他最爱的始终是自己吧。在他的《今生今世》里,张爱玲也不过是群芳谱中的一个罢了。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给胡兰成的情书。在此之前胡兰成赠给张爱玲有另外一话“因为相知,所以懂得”。然而他又懂得张爱玲多少呢?若真懂得,又如何伤她至深?分手时,张爱玲对胡兰成说:“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我想,正是这样的遭际使得张爱玲的文字有了一种看破世情的苍凉,虽然这也许就是张爱玲独有的艺术魅力,但是这苍凉依旧让人心痛、怜惜。

        张爱玲的作品几乎都笼罩上了一层荒凉的底色。“你新嫂子这两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金锁记》),一句话道尽了七巧的尖酸刻薄。浅笑之余,又一声叹息。芝寿是个可怜人,遇上七巧这样刁钻的婆婆;长安和长白也是可怜人,母亲的变态毁了他们的一生。那七巧呢?初读只觉七巧可恨、可厌,然而细细想来,七巧又何尝不是一个可怜人。被父亲卖给一个瘫痪的官二代,在黄金的枷锁里渐渐迷失自己。也许,一切可恨之人,终究都不过是可怜之人。

      《金锁记》体现了张爱玲小说荒凉的风格,《沉香屑》、《花凋》、《桂花蒸.阿小悲秋》、《茉莉香片》无不如此。《倾城之恋》是个例外吧。白流苏和范柳原历经劫难,终成眷属。一场战争成全了他们的爱情。然而故事的结尾却是:柳原现在从来不跟流苏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终是有缺憾,终是不圆满。

      《半生缘》最初的名字叫做《十八春》,两部小说结局是完全不同的。《十八春》的结局是:世均与曼桢在餐馆相遇后,为了支援国家建设,都来到东北,重在沈阳相聚,最后世均在看演出时巧遇豫谨,为曼桢和豫瑾做媒,曼桢凄苦半生,终于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而《半生缘》结局却是:世钧和曼桢在餐馆中互诉衷肠,曼桢说:“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动。曼桢问世钧,“世钧,你幸福吗?”世钧说:“我只要你幸福。”然而他们都知道,在时光的长河里,他们早已经错失彼此,又哪里还有幸福可谈?读到这里,真的是让人肝肠寸断。

      《十八春》的结尾,政治色彩太浓厚了,实在不符合张爱玲往日的风格。但是毕竟是一个温暖的结局,毕竟让我们看到了光明。所以,虽然有种种缺陷,心底却情愿张爱玲没有改变结局,猜想着写出这样结局张爱玲,当时心底也是充满阳光的吧。对众多喜爱张爱玲的读者而言,真的是一重安慰。至少她的人生,也是有温暖在的。可是,张爱玲后来还是把结局改了,依旧是她往日的荒凉的底色。

      18岁时,张爱玲在《天才梦》的结尾写到:“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23岁在《公寓生活记趣》里,张爱玲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或许,这两句话,道尽了张爱玲的一生。写至此,再也说不出什么言语,只能是一声叹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