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茶烈酒酬明月
清茶烈酒酬明月
——读戴健中作品集《温暖的心》
文/万治友
这两天晚上彻底改变了入睡前趟在床上看手机的习惯,是因为我被高中同学戴健中新出的一本文学作品集所吸引。——当然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们高中一别30年了,也许从这本作品集里可以管窥到我们这些同学、抑或这一代人的情感经历和人生历练。
学校如一个鸟巢,当一毕业同学们就像鸟出了窝,便南北东西各自飞了,很多同学多年后都杳无音信,尤其象我这样不好交际又不专于组织的更是如此。而健中似乎并不在此列,他高中时就是个优秀的组织者,并展露出了文学方面的天份。
收到健中寄来的书,首先让我意外的是书名“温暖的心”,这个书名让我琢磨了很久。应该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虽然比不了上一代人的坎坷和跌宕,但也绝非这四个字可以概之。但等我翻看了书的内容,也是如书名一般的精练和朴素,终于理解了这四个字的意义。的确,人生就是一个轮回,当经历了所有也彻悟了所有的时候,就明白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这不需要大师点拨,只要经历了自然会回到初心,回到自己初始的位置。只不过,这已经是升华了的初心,过去的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因为是老同学,曾同窗共处几年,看健中的作品,自有几份亲近感。同时不自觉地就会想到两种境界:清茶和烈酒。一页页翻看书的内容,感觉就像在清风明月下,两个人一壶茶,听他从小时候开始讲自己的经历,讲自己泪湿枕巾的情境,讲小时候躺在姥姥怀里享受母爱般的爱;讲自己上高中时的第一任语文老师“陈夫子”对自己的启蒙、启发和启迪。
应该说,能在清风明月下听健中讲故事,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描写中有很多事我也很熟悉,尤其是对“陈夫子”老师印象深刻。虽然陈老师没有给我上过课,甚至也没有说过一句说,但微微驼背的陈老师腋下夹一本书在校园里禹禹独行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中无法淡去。健中是语文课代表,与陈老师的接触自然很多。通过健中的描述,使我对陈老师有了真正的了解和理解。健中的寥寥几笔,陈老师高大的身影跃然纸上,由此我也真切感受到了健中手笔的细腻和对人物特点的精准把握,读这样的文章,赞叹之余,收获自然必不能少。
健中的这本书,一共就二十篇文章,写老师的就有五篇,有两篇是写自己真正的老师,另外还有写巴金和鲁迅的。老实说,我是没有这么肥的胆子去写这些大家的,除非是烈酒上头吹大牛。可见健中除了有清茶下的沉稳和冷静外,也有喝醉了烈酒后难掩的奔放和豪情。当然健中写巴金、写鲁迅并不是疏狂傲骨般的指点和评价,而是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去敬仰、去膜拜、去怀念,这从写巴金的两个题目《先生我师》、《我心中的巴金》就能真切地感觉出来。而写鲁迅的题目则吓人一跳,叫《超越鲁迅》。当然,他是以一个后学的角度去写鲁迅,最点睛之笔还是郭沫若先生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无数鲁迅”自然很难,但有这样的想法就已经可贵,能以高人为师,思想必不下流。历经生活磨砺,还能保持这样的境界,健中确是我的榜样。
当然,健中的作品,并不真是喝了烈酒后的吹大牛,而是冷静中充满了激情的冲天怒吼。他去重庆,仅有的一天时间,没有去朝天门、森林公园、古口镇什么的最具重庆文化符号的地方,而是去了歌乐山烈士陵园,去缅怀先烈,感受“不朽的红岩”;携妻子领着儿子去北京,专程去圆明园,就是为了让儿子懂得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在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一周年的时候,能记起鲁迅先生“苟活着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的话;读毛泽东两封家书,感悟伟人深深的家国情怀。身居基层而心怀天下,这也让我想起了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在内心里感觉,健中是不是在默默的呼唤:微斯人,吾谁与归?
健中的这本作品集编辑的文章体裁比较杂,有散文,有纪实,有小说,但有一个共同点是都比较真实,都是清茶烈酒后可以与知己聊的话题。《渴望的代价》中,一个没有过真正意义上家的景红军渴望亲情、渴望温暖、渴望爱,却最终因为渴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成为一名死刑犯;《赌害》中,一个基层银行的信贷员,在朋友的引诱下参与赌博,一步步把自己推入犯罪的深渊。两个真实的案例发人深省,又充满了遗憾,令人痛惜;而《公务员牛乐》和《保卫》虽是小说体裁,但却十分的真实,反映了一名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现实,读起来好多细节就像是在写我自己。
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大多数的时间是在无奈中度过的,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也许,就在月明清风下、清茶烈酒中,聆听健中谈关于我们各自的人生。
作者简介:万治友,笔名之友、遥远。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作家协会理会,出版散文集《梦中的歌谣》。现在内蒙古阿拉善农商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