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山古镇

【水调歌头】阜山七星村(忆陈公长康)

2019-11-23  本文已影响0人  林海之蓝

【水调歌头】阜山七星村(忆陈公长康)

文/林海

阜山千古镇,玉带绕山乡。

七丘星座,宋桥松柏缀村庄。

记得陈家小院,皇菊山茶金桂,无处不花香。

亲邻品茶聚,执手话家常。

追往事,怀旧梦,忆长康。

天堂远路,与世长别自思量。

建设新村与伍,教育扫肓作伴,仰月共轩窗。

止步无言处,追忆在心房。

【水调歌头】阜山七星村(忆陈公长康) 【水调歌头】阜山七星村(忆陈公长康) 【水调歌头】阜山七星村(忆陈公长康) 【水调歌头】阜山七星村(忆陈公长康) 【水调歌头】阜山七星村(忆陈公长康)

【水调歌头】毛滂体。词林正韵。

陈长康记

陈长康,祖籍青田阜山陈宅七星村,是青田教育界的老前辈。他教过书,但更多时间干基层教育行政工作,几十年如一日。退休后,仍不遗余力地继续坚持为扫除文盲、筹建本会“老园丁活动中心”和"家乡的新农村”等公益事业奉献余热。

1995年,陈长康先生退休后,按理,他从此可以和侨居海外的三个子女团圆安度晚年。然而,就在他退休后不久,恰逢青田县教育局以“安子介千字文”的快速识字法进行扫除文盲的科研实验。对此,有人认为,要搞此项实验并完成这个任务非陈长康莫属。因为他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扫盲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陈长康先生为了青田的教育事业,义不容辞地接受了重任。此后,他挑起这副重担……。果然,经过他的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合成人快速脱盲的成功经验。而且此经验一经推出,便立即得到高度重视。上海“东方电视台”也特地派记者专程前来进行现场采访、报道,此新闻后来还通过该台的“国际频道”向国外播报。陈长康先生为青田教育事业作了一大贡献。

接下来,陈长康先生被推选为“老教师退休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他全力投入“退教协”工作。令人称誉的是当他看到退休协会缺乏办公房与活动场所时,更萌发了筹措资金为老教师兴建“活动中心”的大胆设想。陈长康先生敢想敢做,什么困难也难不倒。为了发动广大退休老教师为为兴建“活动中心”集资捐款,他身先士卒,便与夫人夏爱珍一起带头为协会捐资人民币二万元。就在他的带领下,老教师们即掀起了一个纷纷争先为协会捐资的热潮……。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为协会共筹划到捐助资金230多万元。一座高七层,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的“老园丁活动中心”大楼,于2001年落成。

  陈长康的祖籍是阜山陈宅村。他从“宗谱”中得知,该村有“七星环拱”的奇特自然景观的记载。于是,亲到实地观看,这才知道该景观果真非同一般。他发现,此景观原来就位于阜山方岙白鹿原。(即陈宅村村旁的一山岙里)原上有七座低矮的小山包,似是按天球星空的“北斗七星”位置排列,由南到北是勺柄三星和魁形四星。所以,陈长康看了之后,心里感到异常的高兴。认为此景观不失于天造地设不可多得的、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于是,他心里萌发了开发陈宅“七星村”旅游资源的设想。为了达到开发的目的,他首先与当地“村两委”一起发动该村一批乡贤,专题就此事进行反复讨论、研究。并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决定在陈宅村的村名后冠上“七星”二字,并请专家名人用“行体”书写了“陈宅七星村”五个斗大的字,然后,把它镌刻在一块高达四五米的花岗岩大条石上,而且还在字体上描上朱红的颜色。以此作为“村碑”,高高地矗立在村口的派岩桥畔,十分醒目,从此“陈宅七星村”的美名就传扬开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