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前几天偶然看到某公众号有个测试——“你老爸的男神指数是多少?”,当时正好闲来无事,就测了一下,结果是“你老爸是个温厚老实型100%男神”,其实这也挺符合我的预期。把那个链接发到家里的微信群,当天晚上,远在美国的妹妹也把测试结果发了上来,居然是同样的结果。在我们姐妹俩眼中,老爸确实是男神级别的。
爸爸今年六十七岁,接近180cm的个头,微微有些肚腩,后背因为年轻当工人时长期保持同样的姿势干活而有些驼,但在我看来已是非常标准的身材。他头发已经花白,面色红润,我常常想,如果他生活在古代,蓄起长发和胡须,一定可以称得上仙风道骨。
记忆中爸爸很少对我发脾气,我也不记得他跟妈妈吵架,虽然他们年轻时确实是吵过、打过,但我却无法把那样的记忆从脑海中翻腾出来。小时候他的大手经常在我和妹妹头上轻轻抚过,尤其是酒过三巡以后,更是会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说:“我的这两个好闺女呀……”而当我们成人以后,他又总会对着妈妈感慨:“看你这么个小个子,却给我养了这么大的两个好闺女,真是不容易呀!”妈妈是湖南人,个头不高,但很能干,她不太爱表达,但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却是无限欣慰。
虽为男性,老爸在家庭生活方面却极为细心,他做得一手好菜,以至于我女儿现在对饭菜的评价标准是:是否与“姥爷的味道”接近;在教育孩子方面,老爸经常与我有不同的理念,从他那里我真正看到了什么叫做“隔辈亲”,但每次和我发生冲突后,他会沉默一阵,然后把育儿的舞台让给我;而当我感到迷茫时,他又能及时适当地点拨,让我看到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平时一家人难得在一起,所以相聚的时候大家总是说起话来没完。老爸话不多,但爱听我们叽叽喳喳地聊天。他喜欢在厨房里忙活着,把一盘盘菜端上餐桌,催促着我们“多吃多吃”,好像我和妹妹仍是十几岁的孩子;他更喜欢一家人聚在餐桌旁,倒上一小盅白酒,慢慢地咂么着,看着我们。每当这时,他的脸上会泛起红光,充满笑意,充满爱意;他最喜欢外孙、外孙女围在他身边,叫着“姥爷姥爷”,这时他会很满足地说:“这就是天伦之乐啊!”。
爸爸年轻时候长得很帅,人也很高冷。从小受到爷爷奶奶的喜爱,他在六个兄弟姐妹中有一种无形的优越感。虽然上有大哥,但他在家庭中的地位非常高。老爸经常说他小时候聪明、调皮,总是惹奶奶生气,却又不舍得真打他罚他。当年爷爷是知识分子,奶奶是产科医生,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爸爸,自然是有点骄傲的资本的。只是没想到遭遇文化大革命,一夜之间变成了臭老九的儿子,由红变黑,受尽白眼。直到现在我都是难以想象那种突然掉到地狱的感觉,突然间被贴上“出身不好”的标签,连共青团都不能加入,家里四处都是大字报、小字报,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是怎样的压力!老爸虽然性格开朗,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但他骨子里从此带上了一种孤傲。
参加工作以后,爸爸非常勤奋,当时他被分配到火柴厂“摇大车”,负责操作排梗机,把切好的火柴梗按规定距离排列固定,到下一工序沾腊油和氯酸钾等,形成火柴头。对于一个16岁的男孩来说,那是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但他愣是把手、脚和体力的配合玩成了艺术,11个月后在昌潍地区工厂技术比赛中脱颖而出,被破格定为四级工,工资涨到了46.50元,在当时工厂青工可是屈指可数的啊!后来他被调到了医务室,拜师、自学,一路摸索着前行,居然成了半个医生,还用最短的时间治好了时任物资局局长家小孙子的烫伤,因而得到局长夫人的赏识,每个月可以得到特批的两袋白糖,三几岁的我也因此而得福。
在之后的几十年职业生涯中,老爸一次又一次地在不同的岗位上取得不凡的业绩,总能在圈子里混出名气,无论走到哪里身边都有一大群朋友。但进步太快往往容易遭人嫉妒,再加上老爸不肯逢迎,对工作要求又严格,清高和骄傲的评价也就一直维持了下来。但他的工作生涯充满了辉煌的记忆,也充满了他人的尊敬。
当然,这些印象,是出自于我听说的,和想象的。
我真正亲自参与构建记忆而且印象深刻的,是童年的几件小事。
我出生四十多天妈妈乳腺炎做手术,我只得改喝牛奶。于是,每天去十几里路以外的奶站取牛奶便成了爸爸每日的必修课。夏天,他回家时总是衣衫湿透,而冬天,下巴上经常会挂着上冰茬儿。一进家门,他会把装着牛奶的盐水瓶取出来,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层一层的毛巾,像交接力棒似的把奶瓶交给妈妈。这些是我长大后姥姥告诉我的,但那个场景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爸爸的手指修长,在这样的手指下做出的东西总觉得像艺术品,虽然他自称不懂音乐也不懂美术,可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欣赏。小学时候,每个学期开学拿到新书回家,我总是摊在桌上,让爸爸帮我包书皮。那时家里的挂历从墙上摘下时,会被卷好收在橱子里,专门留到我把新书拿回家。爸爸慢慢地撕下一页挂历,用尺子按课本的大小量好,预留出几公分的空白,然后再用铅笔打上线,放下尺子铅笔,拿起刀片,细细裁下,最后把挂历纸沿着书的边缘折起。这时我通常会搬个小凳子坐在桌旁看着爸爸,他往往是边干着边和我聊天。
他把最后一个边折起,对我说:“做事的时候,你能做到八分,可以说七分,但一定不要说九分。”那时我还不到十岁,但这句话几乎影响了我三十年,谦虚、内敛的性格特征就是来自于他的这句话。后来,我对爸爸说起这件事,他却说:“现在看来,这不完全是件好事。”不完全是好事吗?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但爸爸的人生经历在这句话上已经有了沉淀,他已经有了新的认识。
也是上小学的时候,我羡慕同学买零食,而因为那些零食不卫生,妈妈从来不让我买。有一次我无意之中发现抽屉里有一打崭新的一角钱纸币,当时想,抽一张应该不会被发现的吧。于是,我拿了这一张纸币,惴惴不安地买了想往已久的零食,吃完,也就忘了。没想到,这个小动作没逃出爸爸的法眼。那时我胆子很小,威逼利诱之下我很快招供了,我并没有挨打,可爸爸的批评不可谓不严厉,现在已经不记得他说过什么,但从此之后,我再也没做过乱“伸手”的事。
爸爸从来没打过我,每当对我的表现不满意了,就会找我谈话,我非常害怕这一招,心想还不如打一顿。他谈话的时候不会发脾气,也没有过激言辞,但我从不敢反驳,也不敢抬头看他,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我猜那时其实他也拿我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谈谈,但只是谈谈,就能让我收敛上好一阵。
当然,我也不总是那么乖巧的。爸爸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打麻将,也是我最不喜欢的,因为总希望把爸爸留在家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用过各种招术,最好用的一招是装病,间或耍过赖皮,直到工作以后,我还一直为此而不懈地奋斗着。有一次周末回家,晚饭后爸爸又被牌友叫去打麻将,无视我的央求,我于是干脆一屁股坐在了门口,守着门不让他出去,他被我这一举动惊着了,也气笑了,那晚最终他乖乖地留在了家里。而从那以后我回家时,他再也没有提过出去打麻将的事。
干过工人,当过赤脚医生,搞过技术,做过公务员,后来作为人才被挖去南方,五十多岁叶落归根,老爸的经历也算非常丰富了,也有几段令人艳羡的辉煌。这样一个心高气傲的男神,退休以后竟然能以买菜做饭、含饴弄孙为乐,不知他的内心做过了怎样的调整。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年的冷傲已经毫无印迹,他常说自己已过了耳顺的年纪,对人、对事都不容易生气了。他的手指仍旧修长,而指下时而是擀好的饺子皮,时而是修好的下水道,时而是一桌美味的饭菜,时而是满阳台的绿色植物……
老爸没学过心理学,但人生的经历却早已结晶成智慧。几年前他得了一个奇怪的“病”,总是无缘无故地打嗝,胃周围也会被牵连地不舒服。作为家人的我们总是让他去医院检查,他为了让我们放心,也做了一些检查,但仍找不到原因。我们让他不要抽烟、不要喝酒、不要吃凉东西,他却总说:“我在体会(这个不舒服)”,我们不以为然,后来我学了一些心理学知识,才知道他这样做的智慧——听从身体的呼唤,弄清症状的提示,这不正是疾病的心理学意义吗?
前几年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我遇到很多问题,经常感到困惑,老爸看着我一根筋,经常绕着弯做心理疏导:“孩子总归是孩子,她不是你,得把她当孩子看”(把孩子当自己是家长的自恋)、“老师对孩子施压,你不能也跟着施压,去跟老师沟通一下,把关系搞好”(心理问题是关系问题,而当孩子没有能力去搞关系的时候,我们要给予支持)、“别总盯着孩子不好的地方”(在负面情绪的控制下,自动屏蔽了美好的东西)……后来我的心理学课堂上听到老师讲解其中的道理时,对老爸真是佩服不已。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说我长得像妈妈了,我自己也觉察到无论是性格还是做事的风格,都与妈妈越来越相似。前几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心理学方面的解释:爸爸爱妈妈,女儿为了获取爸爸的爱,在无意识层面就会越来越像妈妈。
这个解释,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