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让你永葆青春
我去年就年过半百了,已超过了孔子所说的知天命的年龄。按理说,人生应该开始做减法,为安度晚年做准备了,但其实,真正到这一天,没有人会甘心。
首先,是家庭责任在身,还需努力赚钱。其次,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总觉得人生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还需继续冲刺。
人不可能在真空中活,虽然在单位总觉得工作太多,希望清闲,但唯有烦恼加身,才能彰显自己生命的热度。一旦清闲下来,我们的大脑也就会用进废退,离老年痴呆症也就越来越近,更可怕的是空闲的生活也不能带来幸福,因为一种新的烦恼会找上门来,那就是抑郁。所以,还是得奋勇前行。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和体力都在下降,我们有必要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做一些以前没有机会做的事情,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些更有价值感的事情。一句话,重新激发人生第二春。
前半生已经结束,不论成功如否,都已经过去。回顾过去,认清自己生命有关天命的部分,不仅能让自己安心,而且能扬长避短,在后续人生中做好更好的人生规划。因此,了解命这东西很有必要。
毛公鼎:“膺受大命”,“大命”即天命,铭义即接受上天的命令。由天命引申出命运义。从天命的本意来看,既然是上天的命令,当然是不能更改的,但是好在还有命运这个说法,意思是虽然天命难为,但是后天还是可以运作的,这就是现在尽人事知天命的来由了吧。
天命是什么?是我们从父母身上遗传下来基因特质和后天的生活环境。以我自己为例,我从小不爱动,奶奶说,我一岁左右放在地上,可以坐一个上午不动。这是典型的活力不够,按照现在的发育理论,小孩是在不断的爬行、触摸过程中认知世界。小孩在与周边的人和物的互动中刺激大脑,促进神经元之间不断构建新的连接,并不断强化,从而形成记忆和行为习惯。我小时候不爱动,大脑肯定得不到刺激,从而为后天的职业生涯成就带来了隐患。小学阶段,同学之间拉帮结派玩打仗游戏,我一个人往往中立。中学以后住校,晚上躺床上,大家往往为鸡皮细毛的事情争论不休,我却认为无聊而不参与。现在回过头来看,实际上是自己的大脑反应慢,辩论水平不够,不参与是一种为了颜面的自保行为,实际上,这种辩论能训练思维能力的提升。还有路上见到老师,远远的就准备问候 一下,从目之所及开始,嘴里就在准备台词,但是见面以后往往只有一句“老师吃饭吗”,尴尬之及,特别是时间点不对的时候。我从小不喜欢玩牌,因记不住牌;我开车记不住路,所以在十字路口经常因为走错道而被罚款;我工作时常常因记不住客户的容貌而得罪客户。现在已经明了,图像记忆力差与右脑发育不良有关。还有我的父母喜欢吵架,妈妈脾气大经常骂人打人。每当妈妈嗓门太大,我的大脑自动形成了一种隔离机制,自动开启神游模式,导致现在注意力很难集中,成人后对领导和老婆的声音经常置若罔闻,影响工作升迁和家庭幸福。
从上面的描述可知,我应该生活很差,但其实不然,因为我87年高考成绩还不错,上了大学,我小孩从高中开始就在加拿大读书。考上大学,只是说明当时我比同龄小孩在学习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还有更善于归纳总结罢了,也说明我左脑功能还可以。工作后喜欢看书,读得很杂,但是却没有什么输出,成效甚微,好在读书这件事情能让我快乐。所以,我的余生准备与文字打交道。
成功人士能够现身说法,写的东西有说服力,我作为一个不那么成功的人,也能从反面写出东西,我相信一样能找到知音,能帮助和我一样在人生道路上艰难前行的人。我将以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为偶像,天天往山顶推石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我绝不会学习《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在创作力枯竭的时候选择开枪自杀。
天生我才必有用,哪怕给别人当垫脚石,反面教材,毕竟对我来说,写作是一个利他利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