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事】轻舟还在万重山
昨天是一场盘丝洞的洞主们聚会,时隔最久的是我,细细数来差不多有五年。本来是计划看电影的,因为带着小孩,时间合适的电影不太适合小孩去看。而且大家更希望聊会儿天。
其中小熊看的电影最多,连《封神第一部》和《孤注一掷》都看过,更别说《小时的她》和《长安三万里》。我们竟然全部都看过《长安三万里》。
而我竟然是看得最少的,我只看过《长安三万里》。原来中国的电影票房就是被我们这些我辈中人一点一滴撑起来的。滴水汇成涓涓细流,终成汪洋大海。
我们也点评了《长安三万里》。每个人的看法褒贬不一。每个人所理解的李白和高适也是不一样的。
因为17年前我们是睡在一个宿舍的左右床姐妹,17年后,我们奔赴不同的人生。这鸿沟如同李白和高适后来的人生。
年轻的李白和高适像极了年轻时候的我们,一起去江夏,一起去看黄鹤楼,一起在黄鹤楼脚下的户部巷吃热干面喝蛋酒,一起去拍长江的夕阳。
后来的我们开始奔赴不同的远方,有人在洪山,有人在盘龙城,有人在荆州,有人去了霸都,又去了宁城及杭城,又回到了江城。
我们陆陆续续结婚,陆陆续续生娃。我不是第一个结婚,也不是最后一个生娃。我们都有了一个娃,男女比例50%,很符合物种进化论的规律。
我们都没有生二胎的打算。二胎中的丹丹与我有交集,与她们三个并无交集。我们也都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和社交圈子。这些圈子彼此并不交集,交集的只是我们。
我们有人选择了体制内,有人选择了半只脚踏进体制,有人在体制外。但体制内的没有羡慕体制外,体制外也没有艳羡体制内。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1968/9183582b5bc70585.jpg)
每个人都觉得当下的生活和工作是自己喜欢的,并希望就这样一直下去,这就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我们依然敬业,业余时间学习考证、带娃育儿、旅行驴行。我们彼此都有对方老公的微信,但是从不单独联系。
自己的老公是什么物种,不知道,反正都变成了中年油腻男。其中照片一对比,小米看起来最油腻。我们聚会老公带娃。
我们从青春美少女变成了中年美少女,我们依然乐观努力,沉着稳重,知道自己人生每个阶段的重心是什么。
当下我们30+,处在35左右的尴尬年龄,但好在这个35对我们并无多大影响。
我们年轻的时候喜欢李白,或者说喜欢年轻时候的李白。我们中年的时候有时候喜欢李白有时候高适,有的喜欢李白有的喜欢高适。
我们希望今后的日子都能成为高适。但高适不是谁想当就想当的,就大唐200多年而言,高适就只有这一个高适。
当然,李白也只有这一个李白。成为高适,有与命运的死磕,也有时代与运气的成就。但老吴也说了,有时候运气也是一种能力。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关键是永不言弃,因为该来的总会来的,只要不忘初心,学习高适的死磕精神,命运的女神总会眷顾你一次。但在命运的最后,他们都与自己进行了和解。
谁会是李白,谁会是高适。李白也好,高适也好,他们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意象,一个关于诗意人生的意象。我们都是30+,人生的轻舟已然不再轻盈。
我们人生的轻舟没有过万重山,它还在万重山里穿行,距离出口还有三万里的距离。但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