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成功案例解析——台湾桃米村
自2017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以来,各地纷纷响应,大大小小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上马落地,顿时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但是,一年多过去了,仔细观察,发现真正成功的田园综合体案例却少之又少,大部分项目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田园综合体这条道路行不通?
菜好不好吃,食材不是重点,关键要看厨师怎么炒。同样,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能不能成功,主要还得看有没有创意,是否能打造出本地的特色产品。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田园综合体,最好的方法是解析其中的成功案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台湾桃米村的前世今生,探究桃米村的成功奥秘。
1.桃米村的前世
桃米村位于台湾南投县西南方,占地面积18km2。21世纪之前,这里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产业落后,经济衰落,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逃亡到都市谋生。由于埔里镇的垃圾填埋场就在村落附近,所以桃米村又被称为“垃圾村”。祸不单行,1999年台湾南投地区发生了“9·21”大地震,使得全村396户中的228户房倒屋塌,村里顿时变为一片废墟。

台湾淘米村位置图
2.桃米村的重建
如何重建废墟中的桃米村呢?政府、学界以及当地村民都陷入了思考当中。“穷则变,变则通”。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不能再简单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要从环境中找出路,结合当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走一条生态发展的新生路。于是,青蛙成了村里的“老板”,男女卫生间也被命名为“公蛙”和“母蛙”。村子里的墙上描绘着青蛙母子挑水的卡通画、展示着蜻蜓繁殖过程的示意图,餐厅和游乐园的设施、招牌上,都有着活灵活现的动物造型。为了给村民们树立生态观念,当地政府还请来专家给村民办生态培训班,讲授动植物保护知识。

青蛙卡通画
3.桃米村的今生
如今的桃米村,拥有极其丰富的生物种类——蛙类23种、蜻蜓56种、蝴蝶151种、鸟类72种——成为台湾首个以青蛙观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村。其对外宣传的口号是:3月看青蛙,4月观萤火虫,5月赏油桐花,6-7月览独角仙(一种甲虫),8-9月上暑期生态课堂,10月份之后做教育团。一年皆有景,四时均不同。火爆的人气也造就了当地经济的腾飞。数据显示:2016年,拥有1200多名原住民的桃米村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1500人,平日每天接待游客500人,每年门票收入达200万元人民币,住宿、餐饮、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收入达800万元人民币。

桃米生态村欢迎您
4.桃米村的成功奥秘
桃米村的成功,首先在于其坚定地走发展生态旅游这条道路,将穷山恶水改造成青山绿水;其次在于它结合了当地生物种类丰富的优势,以青蛙为特色,逐渐形成“春天荧光齐飞舞,夏季蛙鸣荷叶间”的特色景观;最后,除了“体验经济”理念之外,桃米村还创造出了“分享经济”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为“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形成独具特色的“情景消费”模式。

蜻蜓卡通画
现在真正成功的田园综合体,不管是台湾的“桃米村”,还是韩国的“周末农场”、法国的“普罗旺斯”,其本身都具有极其鲜明的特色,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这或许是更多田园综合体规划者们值得借鉴之处。
旅游项目要规划,要方案,要创意,怎么办
关注公众号:创行合一休闲农业创意中心
公司网址:http://www.cxhyplan.net
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专注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农场、民宿、农家乐等旅游规划与策划设计,实现资源的有效对接,缔造一个全方位的生态链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