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哲思读书让生活美好

读《伊凡·伊里奇之死》死亡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0-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舍珀

《伊凡·伊里奇之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个中篇。讲述伊凡·伊里奇从生病到死亡期间,在遭受肉体的痛苦与精神折磨的双重袭击下生命和自我的挣扎与反思。

他是放在当今社会我们称之为精英那样的人,活跃在上流社会,处事圆滑,平步青云。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身患绝症,之前对于死亡的认识也陷于崩溃。被亲人孤立的他陷入极度的孤独之中,开始了对生活的思索和生命意义的追问……

不久前我才经历过一次生命的告别,很长一段时间,脑子里一直理不清楚这段经历,死与生之间究竟容纳着多少看不清的残酷真相?

将死之人的痛苦、绝望、挣扎与孤独,生者的痛苦和负重,现实残酷地撕裂着人的美好情感、鞭挞着人对生命的热忱和希望。最后时刻,我们相互地“残忍”,因为我不是“我”,因为我无法代替“我”死,亦无法代替“我”生。我们亲密无间,我们也隔着偌大的鸿沟,对彼此感到陌生。最后的时刻注定彼此都是孤独的,疾患之于健康,有如深陷囹圄的灵魂仰望监牢之外的阳光和自由。

可能以后长长的时间里,记忆里都会记得那些日子里无力的呻吟,痛苦发作时东西被打翻的声音,或委屈的或无神的或偶泛期待或失望或愤怒或终于无助的双目……善意的欺骗和告别隐藏在默默无声的汤饭里,短暂的鼾声里,一宿一宿难以合眼的钟表的滴滴答答里……逃避,逃避在被忙碌填塞的时间里,逃避在文字里,逃避在干涩的弓与弦厮磨的疲惫里……滴答滴答,时间从来没这么慢,也从没这样快。

于是,对安宁的渴求驱策我们不断地寻找答案,否则灵魂只能仰望绝壁。

每个人从出生那刻起,生命就开始了,与此同时,死亡也就开始了。我们在面对同类死亡的时候有所领悟,死亡是他人生命的终结,也是我们个人生命的一部分。村上春树说过,生不是死的对立面,而是它的一部分。《病者生存》里更是立足人与微生物的关系和整个人类生命历程的不断进化,证实了生于死的互相成全。生中孕育着死,死中也透着生。

你是否想过自己的生命会怎样终结?

当生命在争分夺秒地开疆拓土时,死亡也快马加鞭地来。尽管每个人都要历经此刻,可是一天没有到末日降临,一天就都是皮肉和灵魂触摸不到的黑暗。是突然地死去还是与时间厮斗着离开,你选择哪个?如果死亡就是终点,偶然与命定别无二致。准备是否能让死亡更有备无患?准备好好活,也是在好好准备死。

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似乎是托爷的拿手好戏,在他的长篇《战争与和平》中,他把每个读者都带到这个核心谜底的不远处,让他们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如果曾经想到过死亡,也清楚自己不可能自戕,大概会明白自己的生命为何种意义而存在。

黑塞在《悉达多》中告诉我们,人生就像河流,没有往昔和未来的影子,无论在源头、河口、瀑布、渡口,还是在急湍漩流处,在大洋中,在群山中,这条河都同时存在。人不将自己的灵魂禁锢在任何欢乐,悲哀,善良,邪恶,目标等生命的种种声音中,也不让它贯注在我执中,而要去倾听生命的圆融统一这人生的音乐。

大概我们的一生,我们所经历的生命的种种,包括死亡的终结,都是生命的圆融统一不可缺少的人生音乐,而我们从中得到的是什么呢?也许就是灵魂的一种准备,一种容纳力,一种思考,一种感觉和呼吸万物圆融统一的思想的秘技吧。

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