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补暑假作业

2018-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RunYoung

        准大一新生即将步入大学殿堂,高考后三个月假期也接近尾声了,运用《论语》中,子在川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来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再适合不过了。

        拖延症患者的我于接近尾声的暑期,对大学推荐的文化经典中进行选读,最后选了最为熟悉的《论语》。

大一新生补暑假作业

        再看《论语》时,自然而然又有自己的心得,刷新了对一些语录的看法,然后有感而发,下面对号入座一些自认为会受用终身的箴言。

一、《论语》读后感——人性的弱点和优点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对这句话深有感触。确实如此,当你越见过世面,接触到层次越高的人,你就越想努力,因为层次越高的人也不会觉得生活无聊,更不会觉得你学这个学那个没用。越低层次的人越容易自我满足。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学生曾经问过他:“老师,你学识渊博,知道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还经常怀疑自己的答案呢?”

        芝诺回答说:“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内是已知的,你知道的越多,你的圆圈就会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于是,你与未知接触的空间也就越多。因此,虽然我知道的比你们多,但不知道东西也比你们多。”

        所以,不要和谁比优秀,而是,当一个人见过更厉害的人,更勤奋的人,你就会知道,自己所做的,其实真的太不够了。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接受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全面,眼界越开阔。

        学的更多,才发现自己了解的更少。那些自认为了解得多的人,往往是学的不多的人。这就是人性的优点和缺点吧!

二、《论语》读后感——人际关系学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只有在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才会知道谁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只要还在这个社会里生活,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就是每个人都躲不开的话题。

        关于人脉,分为“资产性人脉”和“劳动性人脉”。前者是建立在个人的吸引力,来自于潜在的受益期望,哪怕你什么恩惠也不施,仍然有好人缘在。后者则时刻维持在劳动状态,一直处于施恩状态,大部分情况下十分被动。

        我们看过这么一些广撒网的人,要了他人的联系方式也不聊天,就光点赞评论,发点节日祝福语,三五不时的现身表示关心与思念,有点定期维护的感觉。但是丝毫感受不到真心,像是给自己买了一张入场券,等哪天有需要了就拿出来,而且这张券永不过期似的。

        “不要追一匹马,用追一匹马的时间去种草,待春暖花开时,能吸引一匹骏马来供你选择。不要刻意去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时机成熟时,便有一批朋友与你同行。”

        所以,在这么一个崇尚“关系”的社会,别被人脉决定论骗了。

        能力是“1”,人脉是后面的“0”。

三、《论语》读后感——职场行为学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时代的大跑道上,追求利益,无疑是选择一条捷径。

        身为学生身份的我们和各行各业的职场人士想必都有体验过“碎片化学习”。

        要想通过碎片化学习来提升自己,首先不要被碎片化学习所迷惑。

        看完一篇文章,一个视频,一个观点,感觉很快且轻松的学习到知识,下意识我们会觉得轻松的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可几分钟后忘了个精光。

        这是一种“快速浏览式”学习,过眼而不过脑。自我感觉学了很多东西,事实上什么也没学到,表面肤浅的学习其意义不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因此,碎片化的学习,其主要意义是让你在“碎片时间”的时候进行学习,更多的是给你一个观点或思路。如果这些观点、思路是对你有帮助的东西,你就需要用之后的“整块或大块时间”去进一步、深入地学习。

        我们要充分了解思考的重要性。高中时期的我们在市面上见过很多所谓的“状元笔记”、名师的“速算法则”大招。归根结底,这些都没有自己认真系统整理过的笔记好用。

        道理在没有经过思考之前,只是几个干条条;阅读在没有经过思考之前,也只是一堆文字,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能为你所用。

        看《论语》后让我懂得要用一些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并通过温习、复习、实践讲这些行为习惯变成自己的习惯。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没有经历过的话,只能当做是说教,当经历过后,才知道句句是箴言。

        相较于整部《论语》,可以说我只是挑自己懂的写,因为我懂的只是冰山一角,其他的还等着我参悟,并可作为人生信条时时鞭策自己。

        我觉得我应该会读多几遍《论语》,不敢说能够完全读懂,毕竟每次看完后的感悟都会有所不同,所以要用一生去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