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心理

戏梦——读莎士比亚有感

2023-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鹿龄

周末读莎士比亚的《裘力斯·凯撒》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译者是朱生豪。 这两部名作,我都是第一次阅读。相见恨晚之情,溢于言表。

作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二次创作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不乏精品杰作。但其作品能打破国别、语言、宗教甚至人种的藩篱,历经岁月打磨更加熠熠生辉,对全世界的小说、戏剧、影视剧等影响深远,乃至成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这样的大师,莎翁一人而已。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必有其原因。在我看来,莎翁的作品之所以能成为全人类宝贵的精神食粮,因为他成功地刻画了人性。 故事,情爱也好,苦难也罢,说到底只是装酒的容器。他们看起来或许天差地别,有的华丽有的古朴,有的庄严有的明快。我们会被一个特别漂亮的瓶子吸引,从而忍不住驻足停留,但促使我们爱上这个整体的,必须是容器里的酒,够醇厚够醉人。

检验酒的品质高低,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是否忠于人性。 刻画人性的高贵与低劣是否够深刻。对人性真善美的赞扬能否激发读者对崇高的向往,对假丑恶的批判能否唤起读者潜藏的良知。当他试图揭露野心、色欲、虚荣、怯懦等卑贱的感情对个体的戕害时,他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或是自诩为正义的一面,对其进行审判,还是承认个体的弱小、复杂和矛盾,承认人既是时代的,又是历史的,还是环境的。由此,无论一个个体的的一生是漫长还是须臾,是悲剧还是喜剧,谁都无权轻易用简单地好与坏来定义他,作家也不行。

最近几年,各种神剧、爽剧、宫斗宅斗剧,大女主剧简直肆意泛滥了,千篇一律的人设,换汤不换药的戏剧冲突,漏洞百出的阴谋阳谋,窥一斑就知全豹的弱智剧情,不只是羞辱了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智商水平,也败坏了作家和编剧的口碑。当然,作为一个文字小白,我没有资格对这些人说三道四,他们中再拙劣的人物,水平也必定高出我好多。但是,作为读者和观众,我对这种投机取巧的创作方式实在不敢恭维,更十分反感这种傲慢且敷衍的创作态度。

读莎翁作品,以及当代部分名家名作,尤其是类似莫言、托尔金、乔治·R·R·马丁这种善于以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大时代为画布,用浓墨重彩描绘人世悲欢和英雄史诗的堂皇巨著,常让我觉得,在阅读过程中,自己的心胸也跟着开阔起来。我渐渐意识到,你眼里的正义、道德和我眼里的正义、道德,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内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彼此欣赏甚至爱慕;不完美的英雄依然值得敬重,绽放在泥泞里的花儿一样可以散发最纯洁的芬芳;女人的美不止一种,坚韧的性格、端庄的品行、智慧的头脑,就像勇士的利剑、骑士的骏马一样,既为魅力的一部分,又能保护这份魅力不会轻易凋谢。

这不是一篇合格的读后感。只是莎翁作品带给我的一种大而化之的感触。我想,再过几年,说不定我就忘了今天读到的故事。可我希望自己铭记这种感受,阔达的而非狭隘的爱这个世界;理解他人的经历,而非粗暴的评价他人的对错;如果能把一生过成喜剧,要感谢命运高抬贵手,感恩那些已知或未知的善意与包容;如果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也要勇敢过好每一天,对命运布下的全部机缘,尽可能做到安之若素。毕竟,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世事无常,何必计较太多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