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猫——励志做个好爸爸
今天想起老王讲的一个故事,很有意思。
一个4岁的孩子,妈妈跟他说,宝贝,帮妈妈倒杯水好么?
这句话,哥们 你听了以后什么感觉?
沉思1分钟,倒数五个数。
5
4
3
2
1
也许,可能,大概,或者,好像,没啥毛病。
说句实在话,这个我看完以后,也没觉的有毛病。很正常啊!
但是,老王给我们讲,说,这句话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可能就会有很多情况发生了。
What?
好多种情况?你在逗我?DOnotyou没开玩笑?
老王说,我们听到“帮妈妈倒杯水好么?”后知道怎么做:
拿个杯子==》去水管或者饮水机接水==》递给妈妈这三个步骤一气呵成,条件反射的做完。
但是对一个孩子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什么杯子?
我用哪个杯子?
杯子在哪?
我去哪里找杯子?
我到什么水?
自来水?厕所的自来水?厨房的自来水?
只要是水就行?还是找个有水的地方接一点就OK?
接好水以后,我是放在哪?
是接好水放下,就可以了?
是接好水放下,告诉妈妈我接好水了?
是接好水我给妈妈送过去就好了。
。。。。。。。。。。。。。
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所以,在我们大人来看,帮妈妈倒杯水这句话没毛病,为啥?
因为我们都干过数次这样的事情,条件反射路径成熟了,我们知道怎么做。
但是孩子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大人都没有给他做过示范。所以当他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时,他可能面对的问题,就比我刚才说的这个问题还要多。
所以 小孩子听到这个指令后,会手足无措。
在我们大人看来很平常的事,在孩子这里来看,那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小朋友的世界,需要我们大人多多了解观察。毕竟,我们已经长大好久了,穿开档的记忆早已去了爪哇国了。
但是要学会 低下身段,多从小朋友的角度来想事情。
B天使的世界
今天闺女吃午饭的时候,看西游记。里面有个片段,唐僧师徒去一家农户化斋吃饭,这家比较困难,只能给吃粥。
但就一碗粥也不能敞开供应。猪八戒肚子大,吃不饱啊。在那埋怨着。然后悄悄的就把沙僧的粥抢走去吃了。
这个情节很简单,没毛病。看到的就是一个贪吃的猪八戒。
但是小小猫吃饭明显有一些慢了,有点发呆。
怪物爸爸以为他不想吃了。也没说啥。
过了5分钟,小小猫对怪物爸爸说。爸爸你过来,我跟你说个悄悄话。
爸爸把耳朵凑过去,闺女悄悄的和他说;爸爸,刚才猪八戒抢了沙僧的饭是不对的。
听完这句,爸爸夸了一句小朋友:你说的对,他这样抢别人的饭是不好的行为。
我心里确多想了一些东西:这个片段我没想太多,只是想到猪八戒的贪吃。但是么没想到他的行为。
但是闺女看到了。那是不是意味着很多我们平时看不见的行为,自己不以为然的事情,其实在孩子眼里都会有另外不一样的解读?
这个有点尴尬啊,现在要学会从孩子的世界角度看问题了。多多的看,不然以后被小家伙看到了,多尴尬。
没起到一个好的榜样,我这高大光辉的形象会一落千丈的。
我可是要励志做一个好爸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