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9】时间记录助力日清单
这是2019年2月28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6.3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回听日清单第2.5讲,结合本讲和第2.5讲,制定今日日清单。
<实践日志>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点:
1.1导出时间记录,先消除的是浅层的表面浪费,熟练后,再把时间分解,发现深层的黑洞。
1.2时间记录是事实数据,以事实为依据,针对某一类别的时间进行分析、优化,不要停留在想象中,落实到行动上。
1.3对不同的时间赋予不同的意义,比如:与家人、朋友的聊天时间
1.4设置目标,可以每天进行监控,把大目标关联到每天的行动
1.5交通?学习与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的矛盾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人很少有座位,学习影响不大时,可以做;如果人很多,没什么效率就专心做好一件事。
1.6通过时间记录,基本掌握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所需时长,关联到日清单的预估时长。看到崔律的时长估计,想到不是时间碎片化了,而是自己把时间碎片化了。比如早晨的洗漱、做饭时间,出门墨迹的时间,一不留神就1-2小时过去了。整块时间去做一件事,而不是这做一下又从那做一下。
1.7了解任务时长,可以更好的助力日清单。1)更准确地做日清单,制定100%完成的日清单;2)更合理的安排时间;3)更合理的接任务;4)制作年/月计划于复盘。更高效利用时间
1.8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1)根据经验预估时长,如1小时看书20-30页;2)提前计划,并完成计划的实际情况与预定的误差在10%;3)按一整年的时间花费进行纵向比较;4)按花费时间的类型分,第一类工作、路途往返、交际、私事等;
2.我在实践中的亮点:
根据上周的时间记录,重新优化早晨时间,把相同类型的事情放到一个时间段,减少来回的切换时间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2月份的最后一天了,今天也要好好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