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沟通沟通的艺术@说话,沟通,演讲

这才是拒绝撕逼的最佳姿势

2017-01-11  本文已影响90人  杨小妞的秘密花园

有时候感觉跟老公吵了这么多架,最后回想一下,要么是不记得为什么而吵,要么发现其实都是些鸡毛蒜皮、叮叮当当的小事。

举个简单的栗子,最近我两一起玩了现金流游戏之后,闲聊说到“螺旋上升”,这成了引发一场争执的那个馒头。

我的观点是,螺旋上升下一个圈的最低点,应该是比上一个圈的最高点要低的。但我老公说,怎么可能会有点比上一圈更低呢?不都是一样的么?我继续说,如果所有的点都是一样高甚至更高的话,那应该是直线,或者是向上的一个抛物线呀。就这样,我俩都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结果慢慢的从观点的争执,到了情绪激动的表达。总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你老是不明白呢?

当我开始描述我头脑中"螺旋上升"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才慢慢的发现我头脑中螺旋上升是这样的图景。

而我老公想到的螺旋上升是下面这样的图景,这也就是我们俩一直争论不休的原因。完全不在同一个频道上。我说,螺旋上升是说在一个时间段里面动态变化的一个过程。他反问了我一句,谁规定了就要有时间变量啊?仔细想想,确实是啊。

我们究竟在为谁或是为了什么在捍卫,却攻击了最亲密的人。

这让我想起了玩过的一个沟通游戏。游戏的规则如下:有一张图片,上面画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的组合。在一群人当中选一个人,然后他用话语描述他看到的图形,其他人则根据这一个人的描述,在纸上画出他们认为他们听到这个人说的图形。你觉得这个游戏简单么?

比如看到这样一个图,你认为简单么?学过物理的都很熟悉个图。但不信,可以试着玩一下这个游戏,你以为很简单,但其实成功让对方画出来也并不容易,特别是人群中不是每个人都学过物理的情况。

不可否认,我们的表达常常词不达意,而我们头脑中原始的图案,也常常跟对方的不一样,这或许,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的争执和冲突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在网上,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看不到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听不到他的语音语调,感受不到对方的情绪,我们唯一只能通过对方的文字去感受对方的态度和情绪,判断对方的观点。更加容易撕逼。

昨天跟今天,我的两个社群都发生了引发争议的事情,但不同的处理方式和迥异的结果,让我想写这篇文章。

在第一个社群,群主发了一篇网友yy房价下跌,一个聪明的老头800w卖出上海的一套房,买方是两个投资了十几套房产的小年轻。老人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只有一个条件,房子租给他,房租按市场价的最高价,一次性给5年租金。从此,老人开启了人生赢家模式,和老伴周游世界,银行存款利息就足以覆盖日常支出,欧洲之行买了台进口车,玩了一圈,回国补了税卖掉,赚回旅游费用不说,还有几十万的进账。人的想象力果然是如穷的。

一位在广州没有房产,强烈渴望拥有房产的男士,态度鲜明,坚定的站在了保房派一方,但逻辑简单粗暴,你就是买买买,要不一个人赚钱哪赶得上房价上涨;千万别卖广州房,否则亏大发了;卖了广州房去小城市买房的更是不可取。这样的观点也引起了很多人提出支持的证据或者反面的案例。这位哥哥依然很坚持自己的观点,列举的论据又不能完全说服大家。但他强势的坚持,最终让一个潜水的小伙伴忍不住发飙了,开撕。

我有好几个朋友,都离开了广州,在老家发展得很好,我很替她们开心。也有本来就在老家的小伙伴,生活幸福指数杠杠的。对于那些选择留在北上广深的人来说,应该也不是就仅仅是因为一套房增值吧。mute notification,干活。


今天,又有一个群,一个小伙伴分享了一个长图,说的是现在很多人沉浸在各种学习/读书会/社群,以为自己成长了,其实不过是吸了精神的鸦片。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他自己的观点是“学习的目的不能是学习,通过学习知道了,但不去实践,等于不知道,也没必要学习了。撸起袖子干起来才是关键。知不知,无所谓,不能行,知了也没啥用”。

我个人觉得拓展认知边界也很重要,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碰很多壁。显然,这么强势的观点,必然跟很多人的意见不合。

出乎意料,好几位资深前辈一致肯定了这个仁兄观点中的可取之处,警示大家不要陷入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伪学习,要知行合一。太妙了,不仅没得罪对方,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还有人用提问的方式,将焦点转移到大家加入社群后,有哪些成就与社群有关?这个也很赞。

这时,一位大神来了,系统的梳理了自己的观点,逻辑清晰,言辞中立,立场很鲜明,我是来表明我的观点的。从兴趣层面,kash模型和学习工具三方面娓娓道来,其中个人能力提升的5个阶段,激发兴趣-改变态度-掌握知识-产生行动-形成习惯,整个过程大家都深有体会,之后围绕这个部分展开了讨论。

大家也都适时的感谢抛出观点的小伙伴,提供了这么有话题性的观点,让大家可以尽情的头脑风暴,分享交流。以后可以开分享讨论会了。

这时,我大方端庄眼光犀利又有工匠精神的师傅来了,做了一个精辟的总结。“我看到逻辑思维和混沌思维的差异性。我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术不是道,术是指月的手指,月亮在哪?大道至简,知道在哪了,不用指也能看到。指月之手和月亮,你看月光去了”。这么中立,不带感情色彩的评述,即肯定了对方,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么文艺的方式,也让对方感觉,对头,你懂我。


我只想说,这几位都是对沟通力/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教练技术很有心得的人,果然不一样。直接在现实中示范应用,学习还是不会错的。

all in all,拒绝撕逼,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力放在对方说对了什么,给予肯定。而不是关注他说错了什么,给予批评

2.表达自己的观点,理性/中立/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3.通过提问,转移关注的焦点

4.感谢对方的付出和贡献

5.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改变别人的观点和把他的钱装进口袋。达不成共识?没关系,看到双方的优点,整合一遍

6.你会愤怒,还是因为学习不够,对方也学习不够。好好学习,提升自己吧,骚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