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口腔溃疡怎么办?

2021-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A闪闪

说起宝宝口腔溃疡,相信宝妈们都不陌生,也曾经为此焦虑不安。宝宝口腔溃疡发作时会有剧烈的疼痛感 ,尤其是溃疡部位,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影响孩子的食欲或进食及睡眠质量,给孩子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宝妈们是否会看到宝宝难受,自己却束手无策呢?宝妈们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用小儿推拿来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上,将口腔溃疡称之为“口疮”。口腔溃疡是我们日常最易患的一种口腔黏膜疾病,其中2-4岁儿童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预后良好,如果孩子的体质虚弱,此病则会反复出现,不易痊愈。

口疮多发生在舌部、软硬腭、前庭沟、颊部、上下唇内侧等位置。

中医认为导致宝宝口疮的因素有3种,分别是风热乘脾、心火上炎、脾胃积热。因此推拿治疗口腔溃疡的原则以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为主。

1.风热乘脾

这种情况,多是因外感因素引起的,起病较急,溃疡较多,多伴发热。刚得病的时候,风热在表,导致发热、恶寒;之后风热入侵脾胃,则导致口臭、大便干结等症。

治则: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小儿推拿调理:揉大椎,清天河水,捣小天心,揉总筋、清板门,清四横纹,揉二马。

2.心火上炎

这种情况是由心火积盛,邪热循经上炎所致。舌乃心之苗,手少阴心经通于舌所以本病以舌上、舌边溃烂、色赤疼痛,心烦不安,舌尖红赤,苔薄黄为特征。

治则:清心经之热

小儿推拿调理:清天河水,捣小天心,揉总筋,清心经,清胃经,清小肠,揉二马。

3.脾胃积热

这种情况多为饮食不当造成的,起病急,由脾胃积热、火热上攻所致。以颊内、上颚、唇角、齿龈等处溃疡多见,边缘鲜红,疼痛重、口臭流涎,大便秘结。

治则: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小儿推拿调理:清天河水,捣小天心,清胃经,清板门,清大肠。腹胀加分腹阴阳、摩腹:便秘加推下七节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小儿推拿手法:

大椎穴

定位:在项背部脊柱区,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推拿方法: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揉该穴,或用双手拇、食指相对捏挤大椎,30-50次。

取穴原理:有清热解表、通经活络之作用。

清天河水

定位:宝宝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称为天河水。

推拿方法:用食指、中指二指指腹,从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推100-500次。

取穴原理: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捣小天心

定位:小天心在手掌面大鱼际和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

推拿方法: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手,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捣100-500次。

取穴原理:主要用于心经有热而致的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烦躁不安等症

揉总筋

定位:位于掌后腕横纹中点。

推拿方法:用大拇指着力按揉本穴100-500次。

取穴原理:清心安神、散结消肿,主治孩子口舌生疮、潮热、烦躁不安。

清板门

定位: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推拿方法:上下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100-500次。

取穴原理:板门为脾胃之门,有消食化积,治疗口臭、舌苔厚腻。

推四横纹:

定位:第二到第五指指根与掌相接的横纹中央,即掌指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法:以拇指桡侧在四横纹穴左右推之,100-500次。

取穴原理:退热除烦,散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临床上多用于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症

揉二马

定位: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推拿方法:按揉此穴100~500次。

取穴原理:具有滋阴补肾,顺气散结,能滋阴潜阳,使肾水上滋于心。此法为交通心肾,调和阴阳之常法,并能利尿通淋,使水从小便而去之功效。

清胃经

定位:拇指第一掌骨桡侧缘。

推拿方法:用一手拇指指腹,从孩子大鱼际外侧缘掌根处直推向拇指根100-500次。

取穴原理:清胃经有清中焦湿热的作用,可以和胃降逆,疏泻胃火,调理孩子脾胃不和。

清大肠

定位:在食指桡侧缘,由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推拿方法:用右手拇指桡侧面,自虎口直推至指尖,100-500次。

取穴原理:调理肠道,退肝胆之火,通便。

清心经

定位:位于宝宝中指掌面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线。

推拿方法:用右拇指从中指末节推向指尖,100-500次。

取穴原理: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症。

清小肠

定位:小肠位于小指尺侧面,自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

推拿方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小指尺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或者食指桡侧面从孩子小指指根推向小指指尖,100-500次。

取穴原理:分别清浊,泻热利尿。主治:水泻无小便,尿频,尿闭,尿少,口疮,伸舌,弄舌,木舌,口唇裂,尿道炎。

退六腑:

定位: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推拿方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自肘向腕作直推,100-500次

取穴原理:天性寒凉,小儿清热解毒之要穴。一切热证。高热,烦躁,咽喉肿痛,大便干燥,鹅口疮,腮腺炎等。

分推腹阴阳

定位: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推拿方法:两拇指自孩子中脘向两旁斜下分推之50-100次

取穴原理: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 身热腹胀,停乳积食,胸闷,消化不良,伤食,呕吐,恶心、腹痛。

顺时针摩腹

定位:整个腹部。

推拿方法:用掌摩法摩按整个腹部,频率为一分钟60~100次。

取穴原理:腹部的穴位主营养吸收,用掌摩法作用于整个腹部,可达到健脾胃、调整肠道功能的作用。

推下七节骨

定位:第4 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推拿方法:以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指腹自上而下作直推,推100~300 次。

取穴原理: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

以上为基础通用方,必要时需酌情加减。以上操作方法如果家长自己不会操作,可以到徐和堂找专业人士辨证操作。

日常护理

一定要加强护理,不给宝宝吃过热、过硬、有刺激性的食物。

可以在溃疡面上涂抹西瓜霜粉末,冰硼散粉末等,可消肿止痛。进食后可以用清水或者淡盐水漱口,保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以减少口腔细菌,防止因食物残渣堆积而加重继发感染。

口疮严重的宝宝,可能会伴有高热,对于患有高热的孩子,请及时就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