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一百天(一)
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每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她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
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快乐。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
有些教师经常抱怨说,儿童在上课时调皮,做小动作……这些话总使我觉得困惑莫解。如果你们,亲爱的同事们,能够认真的思考一番,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那么上述的情况是绝不会发生的!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第一篇《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我不止一次的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是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挽留青春,珍藏童心;挥洒情感,燃烧思想;从职业到事业,从幻想到理想,手足舞蹈于校园,心灵飞翔于社会——这就是我的生活!
——摘自《我这样做班主任》总序
30年过去了,作为校长的我还做着班主任,同时也坐做着班主任的班主任——我经常培训我校的班主任,我常常给年轻的班主任讲我刚当班主任时候的日子。我告诉他们,正是那时候的成功与挫折、喜悦与忧伤、欢笑与泪水、纯真与苦涩、骄傲与尴尬……以及对这一切的反思,让我对教育对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我的教育情感也更加丰富,教育给予我的幸福也更加丰厚,并让我走到了今天。
——摘自《我这样做班主任》第一篇《初当班主任》
如今,我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弯残月来,黄黄的,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颗榆树梢上;院子里是朦朦胧胧的,露水正顺着草根往上爬;一个灰发的老人在那里摇纺车,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那车轮儿转得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这老人,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没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山地小脚女人。
夜里,我们兄妹一觉睡醒来,总听见那“嗡儿,嗡儿”的声音,先觉得倒是中听,低低的,像窗外的风里竹叶,又像院内的花间蜂群,后来,就听着难受了,像无数的毛毛虫在心上蠕动。
读着父亲的信,我脑子里又响起那“嗡儿,嗡儿”的声音了。啊,母亲,你还是坐在那院中的月光底下,摇着那两纺车吗?那榆树梢上的月亮该是圆满了吧?那无穷无尽的棉线,又抽出了你多少幸福的心绪啊,那辆纺车又陪伴着你会唱出什么新的生活之歌呢?母亲!
——摘自《自在独行》(贾平凹)第一篇《纺车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