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可以玩味,但不能玩弄

2017-11-27  本文已影响26人  普罗米修斯_fce8

最近看见网上谈论诗词说了一些话。

1  今人写不出古人的诗词,

2  没有词牌的,也叫古词。

3  写古诗词可以不管平仄和韵律。

……等等。

真叫人哭笑不得。不敢说作者思想领先(不知道用什么词表达)。但不认同。

要知道任何文化的出现,都是长时间的积累,总结,创新的过程中定型的,一但定格了就要遵守。格律诗也一样,你可以不遵守格律,但那就不是格律诗了。比方有人喜欢秦腔,有人喜欢京剧,京剧是京剧,不是秦腔。京剧有板有眼,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格式。和其它的不同。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话说远了。

我们知道的【沁园春,雪】不输给任何朝代的最著名的词人(无论是韵律,情感,意境)。写不好是知识的积累,沉淀不够厚重。

词在宋朝是有曲谱的,是可以唱的。到现在大多数失传了。每个词牌都有自己的曲谱,所以每个词牌也就有它的词谱了,不按词谱填词就没法唱了。要是没有词牌(也就是没有曲),那是什么呢,只能说是有韵的赋(赋分有韵,无韵)或文章了。怎么是词呢?要不你创曲谱(让人认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格律诗也一样,

置于语音的改变,你可以用(新韵)。

喜欢古诗韵的用(平水韵)。只要格律对就是格律诗(近体诗)。

      目前很多网络界诗人所写诗词据我观察主要存在下面几种情况:一,写诗词不合格律,只求意境;二,写诗词合格律,但是却被格律束缚,难以写出好的诗词;三,写诗词合格律,不被格律束缚。第三种情况能入格律门又能跳出之外,不被格律束缚,可以说在诗词上有一定建树了,我就不多讲,下面主要讲下前面两种情况。

一,写诗词不合格律,只求意境

  存在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1,是诗人根本不懂格律,对诗词纯粹属于门外汉;2,是诗人懂格律,但是写作之时若按格律写诗填词常常被格律困扰,跳不出格律的束缚,所以干脆不管格律,随意而做,只在意境在下功夫。这两种情况第一种可能是因为对诗词的兴趣爱好浓厚而去学跟着学写诗词,但是对于诗词却一点不懂,属于学写诗词最初级阶段。第二种,诗人对诗词已经学习一段时间或者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由于积累的知识有限(或是其它一些原因)在写作之时跳不出格律的束缚,所以只能一味寻求意境完美。

二,写诗词合格律,但是却被格律束缚;难以写出好的诗词

  这种情况其实是与第一类的第二种懂格律,却不愿意被格律束缚的情况差不多,不同的是这种情况诗人虽然写的不好,但是还是在用格律写诗词,企图提高自己。

  以上的情况我相信很多人都如此。那么当你处在这种状况下时,是否想进一步提高自己呢?我告诉大家,方法有一个那就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所谓的格律章法技法等都是外在形式,只有我们的内涵丰富,肚里有了墨水,才有东西可写,才不会一写诗词就碰壁撞墙。很多诗人的诗词不合格律,只追求一味意境,还为自己找理由,其实这是一种心虚的表现,当你在为自己辩护的时候想想,如果我既符合格律,意境又好谁还会说你的闲话呢?大家都知道诗词以意境为上,格律次之。但是这个次之并不是把格律叫你扔掉。这是在意境与格律二者不同并容的时候以意境为上。而在实际中这种情况是很少的。我并不是为格律做辩护,也不是死守格律不放,只是想说明格律对于如何写好诗词起到很大的作用。纵观古人遗留下来的名篇,能上书的大都是要符合格律的,能让后人代代吟诵的也大多是符合格律的。这就说明格律在学诗过程中的重要。归根到一句话:要写好古诗词,必须要求格律,意境双轨并行。只有在遵守格律要求的前提下,写出意境优美,韵味绵长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否则只占一头的作品都可以说是欠缺不完美的。

  注*      本文没有讽刺任何人和文章的意思,只是谈谈个人的浅陋的看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