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稻米,舌尖上的饕餮

2016-05-26  本文已影响182人  孙大丫
图片来源于网络 米里面藏着故乡的气息

这几日不经意总间有一股思绪在脑海中升腾,我知道又到了该写写故乡的时候了,新的一年,新的画卷已经展开,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故乡通化那黄灿灿的稻田。

美丽的稻田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形容东北这块黑土地是再准确不过的了,一年一熟,稻子从春天农民伯伯大棚里育苗的那一刻,就憋足了一股劲儿,当它们长得足够大的时候被移栽到一块块整齐划一的稻田里,伴着农民的汗水,一点点的拔节,抽穗,成熟,收割,最后碾成了白白的、圆润的大米,香喷喷的端上了人们的餐桌,这其中,凝聚了多少农民的汗水和殷切的希望。小时候,它可以换回农民下一年的种子,它可以换回一家老小的衣裳,它可以换回孩子们的学费,它更可以让一家人填饱肚子……它,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和憧憬。

鸭田

家乡的山虽然没有那么巍峨,但有山的雄壮,家乡的水虽然没有长江黄河的磅礴,但是总是那样的清冽和甘甜,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下,不能不提到西江的贡米,在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曾经对西江大米做了一个专访,通化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南麓,西江是通化县的一个乡,濒临浑江,以浑江水灌溉稻田,所产稻米在清咸丰年间就被封为“贡米”,新中国成立后直供中央国务院外,剩下的成为当地百姓的粮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福气!对西江大米,我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儿时在姥姥家长大的我吃的就是那里的米,记忆中用西江大米做出来的粥,黏黏的,乳白色中隐约泛着青绿色,可能是以江水灌溉的缘故吧,粥里的米粒经过熬煮像一朵朵小白花一样均匀的漂浮在粥汤中,入口后滑滑的,润润的,清甜的味道,小时候 的我每天吃着这样的粥饭,长成一个胖胖的健康可爱的娃娃,真的感谢那香甜的稻米养育了我!记忆中的另一个深刻的印象是在金黄的秋天,一位白头发朝鲜族的老奶奶在自己家的房前用井水洗米,那应该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我还不到十岁,她用粗糙的手一遍一遍的搓洗瓦盆里白白的新大米,那认真劲儿就像在缝一件衣裳,白白的淘米水一遍一遍的被倒掉,最后她把洗完的米放进圆形的黑油亮的朝鲜族的焖饭锅中,灶里早已填了柴,随着柴火烧的噼啪响,铁锅开始冒出煮大米的白气,随之而来的就是满屋的米的香味了,当时那香味让我这个小孩儿肚子开始咕咕叫,然后就是咽口水了,曾经有几年即使在农村,能吃上白米饭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记得当时的米饭特别筋道,味道香甜,再配上朝族的各式小菜,让你吃完一碗还要吃,那家乡的味道,永远留存于记忆中,遗憾的是,世事变迁,现如今那精美包装过的大米,再也煮不出那样的美味!

每次秋冬季节,稻米收获后,我都要从家乡带回当年的新米,这里蕴藏着家乡山水的气息,蕴含着家乡人的情,最近几年,这优质的稻米,渐渐走出通化,应了那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西江的稻米,越来越多的人们也有幸像我一样,品尝了西江的稻米,通化县的西江,也因此而闻名全国!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稻米,我为家乡的稻米而骄傲,无论走到哪里,永远记得那秋天,飘荡在田野里,那浓浓的幸福的稻花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