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个3400字【剩下66000】
11:10分-12:40
人生给我上的一课: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去帮助别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多帮助别人,因为这是美德,还因为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以后才会愿意帮助你,最后是帮助了别人,自己会很有成就感幸福感。小时候,啥都不懂,啥也领悟不到,只知道帮助了别人,老师会表扬,家长会赞肯。长大我这个年龄,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帮助别人所能带来的人生财富。
在异乡福州,经常可以感受到福建人的热情以及人情味。这里城市好像不如新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那么繁华,好似城市也没有其他城市有钱,但我老公告诉我,每年城市GDP的排行,福州都是榜上有名,这个城市藏富于民间,可能政府钱不多,但是人民很有钱,这都得益于这里人民的勤劳,无论什么样的家庭,无论什么样的年龄的人,他们心中很有正气感,而且是非常愿意去劳动(在这里泛指行动,包括工作创业等),最不愿意就是在家吃吃喝喝,麻将馆更是不多。劳动使他们光荣,使他们有成就感,骨子里的。
说了那么多福建人的好话,回过头来要重点夸夸福建人的人情味。来到这个城市四年了,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曾经我工作过的地方,离开第一个工作公司,以前的同事还给我介绍了新的工作地方,还会经常跟以前的同事一起出去吃个饭。邻居更是如此,我们的邻居大部分都是我儿子女儿的同学家庭,经常得到他们的投喂。我妈妈来我家时,经常和她一起跳舞的朋友会给她送自己种的青菜。我老公小区一起打球的球友,也经常让我老公去他父亲种的菜地拿菜。我们两口子也经常跟孩子们的家长玩到一起,一起宵夜,一起讲笑话。以前都以为是严肃的人,私下都是很幽默的人。
他们对人的热情和帮助,是让人没有负担感的。昨天因为一件小事,在微信上咨询了一个邻居。邻居马上给我提供了帮助,还是麻烦邻居的爸爸,今天就给我办好了。我真心感慨,人家帮我做事,还想在了我前面。我觉得人家不说帮助我,我也不会觉得人家没有帮忙,虽然这件事在人家的能力范围内,但是还是要人家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帮忙。
这事后,我真的感觉很好。我觉得我受到人家的帮助,然我懂得了感恩,记住人家的好,想着一定在未来有机会要回报人家。所以,这就是做好事,会传递吧,即使他们将来根本用不上我的帮助,但他们传递的爱心,让我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会有想要传递下去的冲动。我也开始不会目的的像要多去帮助别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那些受到你帮助的人在内心会发生哪些美好的变化。
今天特意在闺蜜群里聊了聊自己关于福建人的感受,真实一切太美好。那天跟一个也是刚刚到福建的宁波妈妈聊天,也是有相同的感受,觉得福州这个地方是个不错的地方,而且人特别好,远远超出自己曾经对福建的认知和好感。
我在想我是不是有股力量把儿子养成妈宝男,就是凡事都要听我的才行。如果现在我不再进行改变,不是妈宝男就是会在青春期跟我翻脸,变得特别的叛逆。我觉得现在的规矩,一定要提前跟儿子商量好,让他明白每一件事发生的过程,以及预判结果。不然,一切都是一刀切,很容易让他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昨天他跟说,学校要进行乒乓球比赛,本来选了有我儿子在的三个人,因为他们都学过乒乓球。后来有一个同学也特别喜欢打乒乓球,然后时刻缠着我儿子说,把儿子的名额让给他,还经常给我儿子买冰红茶。作为家长我想得很多,所以我十分生气,我说你自己想想,人家对于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是怎样去努力争取的,你自己就被几瓶冰红茶给打败啦?
问题在于,第二天早上我又问他,他还是再犹豫。上午的时候,我又思考了一下,我觉得我可能干涉的有点过线了。即使是这个同学参加了,这个同学比赛打的不好,未来我儿子也没有机会参加学校的乒乓球比赛,那又怎样?至少要给他一次,自己做决定自己承受结果的机会。大概率他会后悔,但是这样的后悔是伤害性不大的,以后学会吸取教训,自己知道去争取就好了,而且还有小概率不会后悔呢?
我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去左右他的人生,去阻挡他的人生体验。生命的丰富不就是来自于生活中这些或快乐,或悲伤的事件吗?谁又能否定儿子的选择一定是不好的呢?哎,我应该好好给他分析,而不是情绪上来说了他一顿。
人生总是这样在坑里起来又掉进去。
今天偶然听了一个妈妈介绍如何教孩子面对同学碰他隐私部位,让我受启发的一点是要给孩子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可以义正严肃地对人说不能碰,不然就会怎么样。这一系列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其实,都是需要家长在家提前让孩子演练一遍的,因为在面对很多不确定的事情时,即使知道,也不一定能做到。孩子的行为还是需要一些练习的机会,凡事都是如此。
今天看了一个小故事,今天开始如果生活中的事情撑不起三千个字,我就用小故事来凑。今天看到的这个故事是《木匠家的门》。我觉得自己的领悟能力有点下降了,以前看完一篇文章,大概能了解一些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现在很多文章看完还真的不是秒懂的。
这篇两百来字不到的文章里,说一个心灵手巧的木匠给自家做了一扇最精美、最耐用的门,来展示自己的技艺。十年过去了,这扇门很多部位都出现过问题,但木匠都不厌其烦,精心修理。木匠对此非常得意,自夸:多亏我有这门好手艺,不然这门不知道要坏多少次。有一天,有个小孩看见了他家的大门,惊讶道:“这门怎么又老又破,上面还尽是补丁?”
我看到一半的时候,预判是赞扬木匠的手艺精良,并且懂得爱惜东西。可是文章想要表达的是:对于不善于进取的人来说,精湛的技能固然是一笔财富,但如果你囿于这扇门内,只专注于日复一日的技能训练,而不懂得变换思维,势必无法取得更大的提升。千万别将让别人仰慕的长处变成一扇门,一扇关注自己的守旧的门。
有点《伤仲永》的味道。感慨浪费了本来的天分,不求进取,使得自己落入旧败中。语文这东西,还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重要是能依据文章出现的内容,来证明你的理解。书上的理解,基于了更多的文章内容和关键内容,而我只是看到一些正面描写的词,诸如“不厌其烦,精心修理”等。而书上给出的理解,基于了整个故事发展的每个环节,以及最后结尾的地方。
书中还给出了另一个思路【与时俱进】,前面一个理解是根据【转变思维】来表述。【与时俱进】是这样来概述的: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也要发展变化,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尤其在当今的信息全球化世界,发展更具有水洗玩遍的特点。如果仅囿于自己过去的那点优势,而不抬头看看门外的世界,不取长补短、与时俱进,就等于画地为牢。
回看自己,自己是怎样的?在与时俱进的这个层面,我好像做得还不错,一直在不停地学习,了解新的知识,而一些发展的方向。但是,自己却不够深入,了解的太宽泛,没有沉下心来了解一个知识点的耐心,总是像看娱乐新闻一下浏览,没有过脑子思考。现在的我,为什么还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因为我还不算老,未来有一天,我还是想要做一些具体的事情,来展示我的想法和个人,好歹是留下点什么呢?
这个世界的历史是被各种具体的事件记录下来的,而不仅仅是文字。因为文字可以杜撰,但是事件的发生却是里程碑。说到里程碑,想到明天要去幼儿园商量大班的毕业典礼的事项。女儿马上要大班毕业了,幼儿园的毕业典礼,就是她生命中的一个里程碑。我想,多年后,她一定还会记得童年的这些美好时光,即使已经记不住具体的事情,但,这一里程碑给她留下的感受一定会深埋在她心底。
就像埋下一段快乐的回忆,我相信拥有越多快乐的回忆一定会让她的人生更快乐,一定也会更有资源支撑她渡过未来岁月里一些不快乐的时光,让她有那种被人关心着的安全感。
估计毕业旅行可能不行了,就只能做个典礼了,好吧,快快乐乐地期待吧!
女儿马上要过生日了,现在两个孩子都知道要张罗自己的生日聚会,感觉作为家长还真不省心,要准备物资,像大的更希望过得有意义。活动场地是硬伤,现在觉得有个大点的房子,或者是有个小院子是多么美好的愿望,不知道在孩子青春期前能不能等到这个院子的梦想实现。最近流行剧本杀,好想给大娃的生日会一股脑的全部扔到剧本杀场地里,哈哈。
等会要给娃送二维码,其实也可以不用去,但是我还是很想去。我早上就在想,今天中午有什么事情可以去见儿子一面,谈谈乒乓球的事情,这真的是心想事成,让我想到,就真的发生了,有了这个借口,我还是去一趟,问问他今天具体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听听他自己的打算,不能让我早上的想法左右了他,虽然我觉得要争取,但是他自己的想法更重要,万一他的理由更好呢?
一周前种下的番茄种子终于长出小小的绿色芽了,种了有二三十颗,到今天为止发出了四颗,其实挺好的,不用焦虑发太多芽,没地方种。可能是这周天气有点偏凉,所以种子发芽率不高。等着吃各种好吃的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