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定位》后的重新思考
“批评是需要历史的,需要时间,要过几十年再看。今天做了,明天就说不好,这个评价我觉得没有价值。”——贝聿铭
以上这句话送给每一个正在做或者做过企业定位的市场人。
读完这本书后,其实对我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感觉读晚了。去年5月,公司内部的一次业务会上,业务部门提出了一个非常虚的需求:如何占据心智。为什么虚?无论承认与否,很多企业虽然嘴上说重视战略,但是从心理却又轻视战略,而更加重视战术。
但这是极其危险的错误。
【定位永远是一切企业行为的第一步】
创意重要吗?重要,但是可遇不可求,也不可复制的。但是,策略却可以。
在一个对的策略下,平庸的创意也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应;但在策略错误或者压根没有策略的情况下,再惊天地泣鬼神的创意最终也只是乏人问津的作品。
所以定位,是先行者。
所谓定位,顾名思义,就是企业或产品要在品类中建立领导地位,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进入消费者的脑海,赢得认知优势。那么如何找准品牌的定位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定位》中的内容,总结出如下三个方面:
1.受众和潜在受众分析:
看似简单,也是所有营销人挂在嘴边的工作步骤,但是绝大部分企业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只是自以为是地圈定了一群人作为自己的潜在受众,却没有看到真实的市场是什么样子。
潜在受众是依靠真实的市场数据圈定的,而不是企业按照自己的标准“以为”的潜在受众。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潜在用户人群形象的绘制越来越详细,具体到年龄、省份、行业、收入、性别、爱好等属性,甚至还能精确到性取向、婚姻状况等较为隐私的信息。绘制出了清晰的潜在受众人物图谱后,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做,就不言自明了。
2.竞争对手分析:
定位理论的四步工作法中,第一步就是分析外部环境,确定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随后,我们要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
有时候,换一个赛道去思考,没准能得到更意想不到的结果。
3.市场地位分析。:
《定位》有一章讲到了一种“语义分化”调研方法。大多数市场调查关注的普遍都是顾客和潜在顾客对其的评价,但其实真正重要的是顾客如何将你的公司或产品同竞争对手比较。
【“调性”这个东西,说重要也不重要】
“调性”这个东西是模糊的、没有边界的,甚至不同的市场情况下、不同的媒体平台上,“调性”这个东西随时可变化。一个模糊的、不能量化的、随时可变的东西。我们给出很多关键词其实都是对调性相当不准确的描述:高端的、文艺的、温暖的或者开放的。这是不是和竞争对手的描述一样?那调性就会越来越模糊。
尽管如此,也不可说“调性”不重要,毕竟在创作过程中,“调性”一定程度上约束着文案、设计的创作风格。虽然同样的“调性”可以适用于多个品牌,但是品牌的正确定位却让你的企业或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成为唯一。
【连贯性和统一性是定位的灵魂】
这是要画重点的部分!很多企业做企业定位或者战略的时候,都是虎头蛇尾,或者随便的更换方向,这是非常可怕。如果只执着于鸡毛蒜皮的细节,而不能全局看战略的部署,那定位后的代价会非常惨重。
最后,其实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自我定位的部分~真心推荐仔细阅读。其实个人和企业是一样的,都是需要需要找到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位置,那么如果有时间,多想想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