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推文精选简书伯乐推文汇总泩选散文🍓(伯乐休假至2025年6月)

小年那天放天灯

2022-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有感而发简言之

记得小的时候,每到腊月,年关将至,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终于闲了下来,家里有在外做公的人也都怀着乡愁,提着大包小包,从四面八方风尘仆仆地赶回了老家。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村子里的巷道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但最热闹的地方一定是队长海娃家的门前,那儿经常聚集的人最多,也处在巷子的中间,离谁家都不算太远,随便溜达几步都可以走到这儿。

他们家的大门楼,高大霸气,门口的地面修的平平整整,大门的两侧,摆放着若干个石凳和石条,人们茶余饭后,经常在这里或坐或站,开着老碗会,谈天说地,时而乐得哈哈大笑,时而争得面红耳赤,偶尔群情激奋,偶尔颇显神秘,一会儿交头接耳,一会儿窃窃私语,总而言之,这儿是我们村子的舆论中心,也是大小事情的议事堂和小道消息的集散地。

那一天是小年,各家各户的男主人也都闲了下来,不少人都来到这儿聊天,他们一会这个来了,一会那个又走了,但不管怎样,门口总能聚集着大约七八个人的样子。他们和很多陕西乡党一样,吃饭的时候并不喜欢围坐在自家的桌子边,倒是特别钟情于端着饭碗在村子里边吃边走,边吃边聊,或者有凳不坐蹲起来,吃饭闲谈两不误。

瞧,他们有的端着大老碗,吸溜吸溜的吃着烩面,有的吃着从家里拿来的刚出锅的猪肉粉条包子,个别的虽然没吃东西,手里却掐着香烟,不时地在嘴里抽那么几下,吐着慢慢飘起的烟圈,这一切并没有妨碍他们谝闲传的热情。而此时此刻,各家的女人们则在家里忙前忙后的为过年做着各种准备。

还有那个王大爷,他每天呆在离海娃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坐在一个小凳子上,面带着慈祥的微笑,嘴里老是叼着旱烟锅,吧嗒吧嗒地抽着,倒是不太言语,只是喜欢竖着耳朵听着,偶尔也会跟着笑笑,显得与世无争的样子。

男人们谝着谝着,突然有人提议说,今年大伙是不是应该做个天灯放一放,去年人家别的村子都放过了,可带劲了,咱们村却是死气沉沉的,一年到头了,今个无论如何要让大家也热闹热闹,行不行?他的话立刻得到了大伙的热烈响应,纷纷表示赞成,队长海娃激动地把手臂往上一扬说,既然这样,那咱们就干!

于是他们开始了谋划做天灯的事。首先得准备一些材料,这可是要花点钱的 ,虽然说并没有多少,但那时人们的手头并不宽裕,过个年也都紧紧巴巴的,有人建议大家每个人凑点钱 ,这事准能搞成,可大家都蔫吧了下来,默不作声,无人响应。

看到这种情形,一向鬼点子蛮多的队长海娃着急了,他停止了吃饭,把饭碗往地上轻轻一放,用手抹了抹嘴角,抬起了头说话了。他说这事好办 ,咱们村子不是有好几个在外面挣钱的公家人嘛,这不都回来了嘛,我去给他们做一做工作,让他们出一点血,咋样?听到他出的主意,这下大伙又精神起来了,纷纷拍手称是。

于是海娃亲次出马,逐个到那几家去登门拜访,怀揣着他的诚意,面带着他的微笑,凭着他在村子里的威信,以及那甜言蜜语能说会道的嘴巴,那几个人倒也都很大方,每个人几十块钱,很快就筹足了制作天灯需要的费用。

他乐滋滋地一片抽着烟,一边嘴里哼着秦腔,乐颠乐颠地回到了他家的们前,大伙还都在这儿等着。他看到大家以后,特意举起那只胳膊,把手里的钱,上下抖了抖,高兴地宣布,钱凑够了!又是一阵掌声响起,大伙一个个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有了钱,大伙开始去买制作天灯的材料。海娃让小伙子金平骑上他的自行车去了镇上,由他负责购买几张不易碎的阻燃棉纸、一卷细铁丝和一些燃料。海娃自己则去了本村编竹艺品的老杜家,从那里淘来了三四根细细的竹竿,还有十几条已经破成条状的竹蔑。

制作天灯的大部分东西买到以后,都被拿到了海娃家的门口 ,这儿也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不乏一些老人和小孩。那个平常喜欢坐在一旁抽着旱烟的王大爷也来了,还端来了一大碗用自家的面粉烫成的稠稠的浆糊,憨笑着说,让我也出一点力吧。

这样制作天灯要用的所有东西都齐备了,大干一场的阵势也在海娃家的门口摆开了,现场还放了一张大方桌,桌面上放满了剪刀,胶布和绳子等各种要用的工具。海娃脑袋瓜聪明,自然成了做天灯的指挥和骨干。

他先用竹蔑绕了一个大圆圈,然后用细铁丝把六根长度一样的短竹竿和竹圆圈绑在一起,再在圆柱体的底部绑上两根互相垂直的铁丝,在铁丝十字交叉处又做成一个底部的支架,说是专门为了固定燃料用的,很快,天灯的主体框架就搭好了,它看起来实质上就是一个上边封闭下边敞开的圆柱体,高大约一米五左右。

有人在桌面上把红色的纸张铺开,弯着身子手持剪刀,把它裁成了不同尺寸的纸片,而纸片的大小,海娃都给他写在了纸上。还有人忙着给裁好的纸片上面抹着浆糊。海娃则把这些纸片,一张一张地粘贴在圆柱框架的顶部和侧面,最后把那块固体燃料放进底部的支架上固定好,至此,天灯终于制作好了。

这时,只见海娃站了起来,伸着脖子朝着他家院子的方向,大喊了几声,让他儿子赶紧把自己的毛笔和墨水拿出来,不一会儿,他儿子就蹦蹦跳跳地跑了出来,把他要的笔墨递给了他。

只见海娃直着腰圪蹴在地上,面对着天灯的侧面,提起毛笔,蘸上了墨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天灯的红纸上写下三个大字,大家觉得好奇,写什么呢?伸着脖子一看,原来是我们村子的大名,看起来他还蛮有商标意识的,郑重地宣告了它的产权归属,虽然字体歪歪扭扭,但气势并不输于大书法家,哈哈。

天灯做好了,在我看来,它其实并不怎么好看,甚至有点丑,但是大伙并不嫌弃,在他们心里,它虽然简陋原始,但也是他们亲手做成,就像他们的孩子一样,那能不喜欢,正像那些工程师看着他们设计的飞机一样,眼里全是爱意,心里充满了自豪。

村子里面房屋拥挤,空间狭窄,树木高大,是无法放飞天灯的,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村子外边那个麦场地,因为几年前都是在那儿放天灯的。

转场前,海娃再次绕着天灯转了一圈,仔细检查了它该密封的地方是否密封好,底部支架上的燃料是否固定可靠,就像为即将出门远行的孩子送行,生怕他忘带了什么东西一样,那一个小物件都要亲自过目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出发了,海娃和金平面带着微笑,像两个随身护卫一样,一个在天灯的左侧,一个在天灯的右侧,一人右手,一人左手,小心翼翼地提着它侧面的耳绳,在一帮大人的簇拥下,向着村外空旷的麦场地走去,而一米五高的天灯,好像皇帝的轿子一样随着他俩脚步的抬高放低而上下起伏,慢慢前行,尊贵而威严。

孩子们在天灯前面欢快地跑着,刚才还在家里忙活的媳妇大妈们,得到消息后,也都撂下了手头的活计,有些还系着围裙,都没来得及解下,就跑了出来,跟上了后面的人群。沿着村道经过好多户人家的门前,又有村民不断地走出家门,加入了转场的队伍,跟着的人越来越多,浩浩荡荡,这送行的场景就像要送航天员出征一样,虽然少了点严肃和庄重,但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并无二义。

天灯终于被护送到了村外麦场的正中央,这里场地空旷,视野开阔,周边没有高大的树木,没有枝杈的缠绕,只是偶尔有飞鸟在天空飞过,还真是个放天灯绝佳的好地方。

太阳已经从西边的天际落了下去,只留下了橘黄色的落日余晖,天色慢慢地暗了下来,冬日的气温有点森冷,冻得的人直打颤,但风并不大,放天灯的时候到了。

越是接近点火放灯的时刻,海娃和金平他们几个小伙子反而越是显得有点紧张,个个手心冒汗,他们大声地叫喊着,要人们从天灯的位置往后撤,而且像警察一样面对面地站在人们面前,伸开双臂前后摆动着,一步一步地把人墙逼退到了十几米开外,让天灯和人们之间始终保持着一段足够的安全距离。

随后金平快速地跑回放置天灯的位置,做好了燃放天灯的准备,等待着海娃发出点火的指令,此时,现场反而安静了下来,人们站在远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灯的身上,个个屏气凝神,既兴奋又忐忑。

终于,海娃扯着嗓子大声喊到:“请大家注意,天灯放飞马上开始!”,稍停片刻,他急促地喊起了倒计时,“五、四、三、二、一、点火!”。

他的话音刚落不一会,一股黑烟从天灯底部喷涌而出,天灯的燃料点着了,亮起了熊熊的火焰,天灯发出温暖的红光,里边的热气迅速膨胀。大约过了几分钟左右,天灯腾空升起,快速地向高空飞去,瞬间,空旷的场地上口哨声此起彼伏,叫喊声震而发聋,欢笑声不绝于耳,人们都仰起头,注视着远去的天灯,它放飞了他们的梦想,寄托了他们的希望,留下了他们的喜悦,带走了一年来的烦闷。

漆黑的天空中一钩微黄的弯月挂在上面,稀疏的星星眨巴着眼睛发出微弱的光亮。天灯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像一个绅士一样,款款而去,它变得越来越小,渐渐地变成了一个红点,在黑暗的天空中那些稀疏的星星的注目下,顺着微风,向着西边的天际飞去。

天灯在天上飞,人们站在那里凝视着远方,久久不愿离去,还有几个小伙子骑着车子,看着天灯飞去的方向,沿着乡间土路,拼命地去追赶。他们想着,或许天灯燃料耗尽的时候,可能会落在哪个地方,也许还可以把它找回来,说不定来年还可以再放它一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