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5月读书笔记整理
以下书目按本人阅读时间排序,图片均来自网络。
1.秘密
和爹妈在杭州浪完以后,爹妈先坐高铁回去了,我一个人坐在杭州东火车站的地板上,看完了这本书,感觉自己特像个穷困潦倒的文艺驴友(并没有
东野圭吾貌似有时候是会写这种脑洞大开的小说的。像是《解忧杂货店》也是脑洞型小说。但是如果说《解忧杂货店 》还是极度温情的,其实《秘密》还是挺家庭伦理的。
故事大概是关于妻子和女儿因为车祸发生灵魂互换的故事,女儿的身体和妻子的灵魂活了下来,于是事情开始变得怪异,妻子住在女儿的身体里,以女儿的身份重新开始生活。而丈夫对着这个女儿的外形、妻子的灵魂的人,就很尴尬了。
日本人民对于那个什么的想法还是很直白的,主要来说就是有着年轻的女儿外表的妻子不可能和丈夫那个啥啥啥的对吧,然后时间一长丈夫就那啥啥啥对吧。大概这个意思。
结局也是诡异,大概是女儿的灵魂又回到了这个身体,妻子离开了丈夫。呵呵,其实这已经够瘆的慌的,真相是妻子假装女儿的灵魂回到了这个身体,用女儿的身份继续生活,上学恋爱结婚。只是为了改变和丈夫之间这样尴尬的局面。
说真的吗?这本书标榜的是温情,大概意思是妻子明明可以直接离开,却选择了欺骗和假装的方式,只为了能继续留在丈夫身边。但是我看见的明明是其实,人性都是自私的,我们第一时间想要保护的,都不是我们所爱的人的感受,我们想要保护的,从来都只是自己的感受。
妻子是选择了继续留在丈夫身边,用女儿的身份继续活下去,也选择了和其他的人以夫妻的方式白头到老。这当然无可厚非,身体变了,寄居在身体里的灵魂也会跟着变化,我们无法苛责妻子仍然以妻子的身份过活。但是其实不必非要把这种为了自己能够重新活一次而选择欺骗,说成是爱。
我理解妻子的举动,可是我还真的没觉得这爱特别感人又具有牺牲精神。整本小说中,妻子一直在想着自己应该如何重新实现年少的理想,她接受了女儿的爱慕者的喜欢,想要丈夫能给自己自由和空间,但却没有想过要放开丈夫,让丈夫也能够得到解脱。
整本书只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大意是,妻子说,如果人有一次侥幸放松和失败的时候,接下就会不停失败,最后就会一事无成。就像妻子原本的人生一样。
电视剧应该是广末凉子主演,虽然我喜欢凉子,可是对故事不怎么感兴趣。
2.The Bridge Of Mandison County
其实我常常觉得,我们很难理解经典英文原著里面的爱情和感动,一个可能跟年代有关系,另一个可能跟地域和语言有关系。
想起来好多年前看 的时候,觉得男女主都是作妖,不明白我嫂子说的这个故事的感人点,是我的过,不懂得欣赏爱情名著。
廊桥遗梦的故事当然很美,但是其实小说没有传说中那么触动人。我像大概是我的问题,我也不喜欢所有人都爱的Scarlett。
3.悦食悦己
没有细看,但每一章都翻过,后面乏善可陈,开头那部分感人至深。如果你也有轻微饮食失调,尤其是暴饮暴食的话。看看开头那部分鸡汤。
4.查令十字街84号
人们说,恋爱分为两种,精神和肉体,可以结合可以分开,参看《霍乱时期的爱情》。但其实人类不是只会爱情一种感情,我觉得因为《不二情书》上映,人们非要说这本书和电影一样,说的是精神恋爱,我也觉得其实不妥。电影要是讲汤女神和吴蜀黍友谊的小船怎么漂洋过海,你怎么会买票去看,可是书里表现出来的大部分情感,我仍然觉得是友情。
5.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一个谋杀了二十几个姑娘只为了将她们的气味制成香水的谋杀犯的故事。同名电影是 Ben Whishaw主演,把这个其实不涉及正常爱情只涉及对于香味疯狂地迷恋的故事,美化成了对于一个姑娘疯狂的爱。电影更好看。小说胜在对气味的描写,一个关于嗅觉的故事。
刷豆瓣,看见一条短评,没缘由的喜欢:我们都渴望被世界全心全意爱一回。大概是这样吧,没有被任何人爱过的男主角,也只是渴望这个世界被爱一回。
6.蒂凡尼的早餐
我看的这个版本,收录了卡波特两篇短篇,《夏日十字路口》和《蒂凡尼的早餐》。
《夏日十字路口》虽然远不如《蒂凡尼的早餐》知名,但我个人觉得《夏日十字路口》其实对心理的描写比《蒂凡尼的早餐》更出彩,因为《蒂凡尼的早餐》讲述视角是故事中的第三人,所以没有霍莉的心理描写,这方面其实我更喜欢《夏日十字路口》。
《夏日十字路口》讲的是一个富家女和穷小子的故事。具体故事也很简单,富家女爱上穷小子,不顾一切地怀孕结婚,最后发现其实钱是自己所处小岛的中心,自己没有办法不靠钱生活,于是选择了自杀(顺便带着好多人一起)。胜在心理描写,青春期叛逆和渴望母亲完整的爱的姑娘。
《蒂凡尼的早餐》 电影的故事已经和原著相差甚远,赫本的气质说实话,不适合霍莉。其实我上次那篇关于杨绛先生的文章里,已经说过了,我不喜欢霍莉这类的姑娘,我也不觉得把这类姑娘纸醉金迷飞蛾扑火般的生活美化为燃烧青春潇洒利落,有什么意义。而我们现在能看见的很多小说的女主角,都是这样的姑娘,年轻漂亮,向往更为上流的生活,不把“做那些传统观念中被认为是不对的事情”当做一种耻辱,反而引以为豪,认为所谓青春大抵就是意味着没有界限地肆意浪费和突破底线。
不是每一个姑娘的人生都把在蒂凡尼吃早餐看作是极高的荣耀和奖赏。而我们尊重了有这样愿望的姑娘们,却不该鼓励其他的姑娘们说,看,这才是精致的生活,这才叫活得漂亮呢。
对一部分姑娘来说,坐在蒂凡尼里和坐在米粉摊前,不一定哪一样更舒心,好吗?
7. 呐喊+朝花夕拾
从小到大,我们听鲁迅听得太多了,夸赞和褒扬得太多了,所以我们往往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想着,我才不要看什么语文新课标推荐读物。到现在,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读小学那会,拿着学校发的课外读物,读到《朝花夕拾》里边那个拉车夫那篇,文章里头的“伊”我一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思前想后,发现是“她”的意思,那时候觉得鲁迅先生好有文化,她就她,还伊(现在想来,简直羞耻。。。。
但是讲实话,鲁迅的文字功底和语言力量,从来没有被高估。随便拿起一篇他的文章,字字都说到你心坎里。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由来。
ibooks几乎鲁迅全部的书都免费。我的名字叫红领巾,不谢。
另:友情提示各位,买书别买上边带“语文新课标”字样的,因为这种书前面会给你概括整篇文章大意,“作者通过...表达了.....”,看得我尴尬症都犯了。
8.历史深处的忧虑
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第一部。应该是我们新生入学的时候推荐读物之一,近期翻出来看了看。确实是入门级读物的不错选择。林达的文字本身浅显和生动,很适合对于美国了解的入门。这本书里的很多介绍也确实是和我们日常所听说的美国不同,比如说,美国人到底是比我们自由得多还是比我们受管制得要严得多。
但是其实也可以看出来,作者很喜欢美国这个国度,对于美国的描写,也尽量在往褒扬的方面靠拢,不要当成客观的描述性读物来读就好。
9.面纱
毛姆的中篇。《月亮与六便士》我企图看了三遍,中文和英文都试过,没有一遍撑着我看过第一章。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月亮与六便士》是这位作家最为著名的故事,但是我目前没有看下去的耐心,也许过段日子我会再试试。
但是这部中篇,5.25去长宁校区干活的时候,在地铁上打开kindle开始看起来,来回地铁2个多小时,加上回来大概半小时左右,就看完了这本小说。
“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他说道,“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故事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描述完,一个虚荣肤浅的姑娘走向反省和改正的故事。凯蒂是我上边说过的那类姑娘中的一个,就是爱慕虚荣、自私愚蠢,大意这样,这是文章原来的描述。长得漂亮是最大的优点,为了不沦为老姑娘,嫁给了一个细菌学家,跟着他来到香港。然后非常可预测得出轨了,然后也毫无疑问得被抛弃了,然后她丈夫发现了以后带着她去了霍乱盛行的地方,然后丈夫没有一点点防备得死在了那个地方。
嗯。这段经历使这位前半生一直不觉得自己愚昧肤浅自私有什么不好的姑娘开始反省自己,走上了精神觉醒的道路。
故事还是很正能量的,据说是毛姆解构女性的三部曲之一。姑娘这种生物,最好还是别因为长得漂亮,就把自私和愚昧当做刻在DNA里的优越感,那其实真的不怎么可爱。(我是女的,我是说,在女的眼里不怎么可爱,事实证明,在男生眼里,还是很可爱的,只要你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