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读后感

2019-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木鱼的城堡

«见识»这本书的作者吴军老师曾在书中提到,自己的生命观是向死而生。当个人意识到生命并非没有尽头,生命的宝贵和独一无二时,内心涌起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就不会在一些琐事上浪费时间,因为你知道浪费不起。

生命有其内在规律,是一场体验,更是一场修行。随着生命的画卷徐徐展开,人生的阅历也随之丰富起来。

有人说,生命要随遇而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感受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就有不一样的心态和活法。古人的智慧中就有体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距。

但如果能以向死而生的态度更高层次更大格局去审视整个人生,我想对于提升人生质量,甚至改变命运,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同的生命观造就不同的认知。认知是生活幸福的基石,向死而生的这种生命认知观,可能会对生命多一些敬畏吧。

向死而生,生命的终点是死亡,无一例外,如此我们对待生命的过程,应该会更加理性和审慎一些。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确实如此。人生确实如同一条河流,日夜奔流不息。

人生的这条河流蜿蜒曲折,一路走来路过这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景,拥有过也失去过,欢乐过也悲伤过,幼稚过也曾成熟过,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无数河流的归宿---大海。

庄子在《秋水》中曾写道,一条河流在回归大海时,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当我们刚刚踏入社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如同一个小小齿轮。在社会这台庞大机器的运转下,逐渐迷失了自我,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无数个齿轮,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被带着旋转的同时也带动其它齿轮旋转。什么时间空间根本不由自己控制,只是依附在上面转动了才有意义,停止转动,只有被无情的抛弃。

如同河流和大海密不可分,个体和社会也同样密不可分。当个体在社会中沉沦挣扎时,向死而生的生命观可以让我们少一些焦虑恐慌,多一些沉着淡定。因为,既然死亡终将到来,还有什么值得可怕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