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广夜星空

还好小时候没有家长群,不然我会疯…

2018-09-26  本文已影响11192人  上流UpFlow
作者 | 吴丹妮  编辑 | 大锤

开学短短不到一个月,家长群就已经上了好几次头条。

先有家长开学三天就退出了家长群:

▲来源微博

没过几天“家长深夜在群里问老师睡了么”这事儿又上了热搜:

▲来源微博

家长群不就是个学校和家庭保持联系的通道吗,怎么能有这么多戏?今天就让上流君给你们揭秘家长群背后的故事。

 part 1  家长们的“延禧攻略” 

在家长群里,毋庸置疑老师是众星捧月的对象。在有的群里每天你都能看到家长给老师:

                                                                               请早安

                                                                                  请午安

                                                                                   请晚安

▲来源微博热搜

有的时候如果某位家长突然兴致高起回复了一篇上百字的抒情小论文,那么很快家长群里就会掀起一阵比拼文采的Battle

但话说回来,家长群可不是论坛里的灌水板块,它存在的本质是为了方便家校沟通,各科老师都会频繁地在群里发布信息。

比如今天晚上作业是什么,明天来学校要带某某东西,又或者老师还会点名翻牌子:XXX同学今天作业未上交!!!

所以家长们学会捧场点赞的同时,必须还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不断蹦出的消息中精准识别教师消息

一旦老师不失威严地发布一则消息并且@所有人,这就犹如将令一声震山川,家长们会齐刷刷地回复“收到!”并且纪律严明地接龙排列下去,宛如一列整齐报数等待检阅的入伍新兵。

如此训练有素的队形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

在这背后,是家长们即使每天都被刷屏手机震动个不停,也绝不敢开启消息免打扰

是家长们在晕头转向的工作时间仍然挤出时间不断check QQ群,生怕错过新消息;

是家长们曾经因为错过了某条消息耽误了孩子事儿后吃一堑而长的智……

总之对于许多家长来说,这家长群的优先级程度可不比工作群低,必须给与最高级别的重视!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在家长群“一心向老师”的表面之下,实则暗流涌动。

家长群的结构一般都是比较类似的:几个老师」+ 「一群叽叽喳喳的娘」 + 「一群不声不响的爹」。但是个别活跃男士的存在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沙丁鱼效应。

人一多,家长们自己也会唠起嗑来,尤其是在假期中,大家免不了“无意间”在群里“很随便地”分享一下孩子的假期“日常”生活:

“给孩子报了个芭蕾基础班,女孩子气质很重要。”

“你们家一看就是大家闺秀!”

“今天带着儿子去了打高尔夫,给他从小培养点爱好~”

“哎呦,挥杆的越来越有模有样了!”

“我们家的今天美国游学回来了,晒黑了不少。”

“男孩子黑点没事儿,阳光,国外还流行美黑呢”

见此情景,一位刚刚录好孩子在公园里学滑板视频的家长,只能默默删掉刚加好滤镜小视频和编辑好的文字….

不过最惹人羡(jì)(dù)的一定还是那些“别人家的孩子”的家长

小到老师的群里的点名表扬,大到孩子站在领奖台上的照片,必然会收获一群家长的“恭维”。

看呆.jpg

除了这套千回百转的话术,有的时候家长们也会选择直接正面Battle

这不,去年上海某小学家长竞选家委会的履历表就吓得无数吃瓜群众表示:“换做我就退出家长群了。”

▲来自微博热搜

看到这几百字的资料,不知道的还以为里在提拔领导,选举委员呢……

在这样的家长群里,更有资源(实资也好,谈资也罢)的家长注定会逐渐积累话语权,成为家长群里的意见领袖获得一呼百应的效应。

而不愿参与其中家长则慢慢边缘化成无人搭理的小透明。

至于剩下的那些既没这么大的本领,也没那么潇洒的心态的家长,只能怀着“纵你虐我千百遍,我却待你如初恋”的心情,继续微笑着点开并且不失礼貌地回复群里的每一条消息。

emmmmm,就完事儿了

有的人可能会问:家长群里我只要多关注老师的信息就好了,何必要参与到这“后宫争宠”之中呢?

殊不知,家长群里的亲疏生态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

这道理就和后宫里的有了子嗣的贵人、娘娘们终日殚精竭虑左右打点一样,终究不过是为了让孩子能在前宫站稳脚跟、出人头地。

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part 2   老师过得“步步惊心” 

对于老师来说,家长群同样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存在

别看家长们大多数时候嘴巴甜得很,但实际上家长群里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

如今通过家长群直播孩子的学校生活已经成了老师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本是一项福利,大多数家长都会表示感谢。

不过却总会出现一类随身携带显微镜的家长,绝不放过照片里的每一个细节,生怕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糟了委屈受了苦。于是便会出现这样的对话:

▲上课前惆怅的老师们  图片:糗百

而在与家长的沟通上,老师们还得谨慎措辞,毕竟群里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怼天怼地的教育专家

数学张老师:“这个单元测试整体情况还不错,不过有几个孩子的成绩退步了不少,今天在课上批评了几句,下一阶段家长们也要多多督促了。

“谢谢老师教导!!!”

“谢谢老师,我们接下来会努力的!!!”

 “不好意思,王老师我说话比较直。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还是因该保护一下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我们家孩子本来就内向…”

除了在上班时间不得不应付有些家长的奇葩要求,下了班以后老师还得24小时关注群里的舆情动态,生活工作没了界限

有时群里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家长们你一嘴我一句地讨论晚上的作业。

假如今晚作业布置的有点多,那老师更是得时刻关注群里的动态。一旦有家长开始抱怨作业做不完,立马下场解释、安抚、鼓励,否则就可能像前几天上头条的这位老师一样了….

▲其实有时候孩子们作业多不多完全不取决于老师,老师也只是学校或者地区教学方式的执行者,遇到这种事情也是心里有苦说不出啊。

更有的时候群里会突然火药味浓重,家长们自己开撕了...

C同学家长:XXX妈妈,今天我们家孩子回来说又被你们家欺负了,这已经不知道第几次了,和老师反映了也没有用。

D同学家长:我刚刚问过孩子了,说又是你们家孩子先动的手,我也不能教孩子一味忍让。

如果老师这时候不及时出面协调解释,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了讨论中来,那场面就离失控不远了。

E同学家长:我们家孩子上次回来也说被欺负了,第二天都不要去上学了!

F同学家长:我们家也是,不知道班里这样霸凌的现象是不是很严重,真担心!

Z同学家长:我看如果这样的情况老师管不了,那就只能向学校反映了,这样的小霸王必须要有人管管

有了家长群,老师们的每一天可真是过的“步步惊心”,那颗悬着的心永远也不能放下。

Part.3   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夹缝中求生 

老师和家长们被这个群搞得不可开交,你以为孩子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边孩子刚考完试,那边群里的爸妈已经知道成绩了;

这边孩子刚犯了点小错,那边爸妈已经怒摔手机

孩子在学校里有点小秘密?没关系妈妈早就拿小本本记下来了

孩子假期里作业总是拖拉应付?没关系,群里每日照片打卡立马安排上……

总之有了家长群以后,在更好地管理孩子这件事上,老师家长们终于可以相视一笑。

只不过难为了现在的孩子们,在与父母斗智斗勇时算是彻底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家长和老师好像都秉持着一份令人动容的共同信念:我们吃点苦头没关系,不能便宜了孩子们。

不过说了这么多家长群的糟心之处,可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离不开它呢?

实际上,在家长群的诞生之初,大家对它的肯定一定是要大于对它的抱怨的,毕竟它的确大大方便了家校之间的沟通和管理。   

但还是那句老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没有规则不加管理的江湖一定就会乱套。同事群、家庭群里是这样,混合了多层社会关系的家长群便更是如此。

我们相信,即使在现在也一定有很多管理规范、沟通高效的家长群存在。这样的家长群里往往老师有所作为,家长有所分寸。

所以群是无辜的,关键得看我们怎么去使用它。还家长群一个清净,这还是得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勉啊。

你感受过被家长群支配的恐惧吗?

来来来留言板里话筒给你~

[1]张佳敏. 家长微信群的社交特征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7.

[2]天歌. 别让家长群成为家长的负担[N]. 检察日报,2018-08-29(006).

[3]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和静钧. 家长群需要成员“再社会化”[N]. 环球时报,2018-06-13(014).

[4]罗义安.把家长踢出群,非家校合作的正确姿态[J].中国民族教育,2017(12):13.

[5]丁贤飞. 班级群不能变味[N]. 安徽日报,2018-09-04(005).

[6] 叶斯茗. 家长的自我修养:养娃混群指南[N].南方都市报,2018-09-14.

[7]教师抱怨"家长群"成工作隐形负担:每天都在开家长会 [EB/OL].中国新闻网,2018-09-10.

[8]“变味”家长群频出 家长群能否回归家校共育 [EB/OL].光明网, 2018-08-30.

我们还有以下文章,点击了解有趣内容,总有一篇戳中你:

【撕·生活】

不壮阳,这顿烧烤就白吃了???

【城市坐标】

哈哈哈哈哈尔滨的路名也太野了吧!

【空想城市】

北京“动批”消亡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