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学习》厦门漳州文友圈和闽南文化照片故事读书•写作•遇见

英文学习

2020-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lazytiger

用中文写学习英文,似乎欠点儿说服力,我这么做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 这篇文章是札记的一部分,应该保持语言的统一;第二,我讲的是心得,这无碍于哪种语言;第三,就英文学习的具体方法,我在2013年发表过几篇文章,多是英文笔记的摘录,以此证明我的学习是务实的。

这里,对之前的文章以及笔记,我要补充清楚些。

我在几年前还没有搬家的时候,每天早上有一份免费的TODAY报纸从门缝里塞进来,质量不错,我就拿去公司当作每日教材勾勾画画地学习起来。报纸很好,涵盖的领域广。就时事,报纸一般会持续几个星期的报道,这些时事是贴近生活的,配合上反复的报道,这样的学习感同身受,效果也扎实。就此我做了笔记。从一本粗糙乱画的到了两本分类整理的笔记,我分出了法律词汇、医疗词汇、好词好句等,甚至把整篇文章剪拆下来。这些都是一笔笔手写的,我怕纸张不耐,便整理成文章发表了。

后来搬家后,报纸断了,习惯就断了,那两本整理笔记被我束之高阁好几年。在中文领域里,由来的热忱让我维持着习惯,如果读书和写作非要分个内容,对我也就是中文和英文了,可后者习惯的这一断就是7年。对于任何的习惯,7年都能让其作古,尤其语言,不去维持和精深的话,曾经学到的也会忘却,再要捡起时,新旧一起相冲,便力不从心了。

今年后半年,因为女儿的英文成绩不好,向我和爱人敲了警钟,爱人的反应是报班学习,并且买了大量的英文读物;我的方式内敛些。我始终觉得大人应该做出榜样,要先学起英文来,即便赶不上孩子的步伐,也可以共同成长,于是我又想起读报纸的习惯。当然,语言间的互相影响也起了作用。我这时候的中文不论读写或口头上都已表达自如,我深深地感受到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促进。

要扎实地学语言,须从字词抓起。当我翻开以前的笔记,头一页印着我曾经一路来的总结心得:“每一个感受都能找到一个词来表达,反之,一个词一定有种唯一的感受。”我看到了很欣慰,可见当年我已经领悟到学习的根本了。当我一个个重温里面的词句时,惊讶也惋惜,里面曾被我细致勾画和批注的字词竟然都已忘记,需一一重查。我看书爱纸质的,查字典也用纸质的。刚来新加坡时,我带了本厚厚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到现在已19个年头,字典的页面已有了黄斑,合起来的侧面也现出翻看的灰迹,装订也脆弱松散,须小心翻阅。可我挺珍惜的,里面有我勾画的足迹,有些词的前面打了勾,说明我曾经查看过这个词,就算忘记了也要像温故知新一样认真捡起来。

重拾的过程冗长且繁琐,到现在,即成书之时,它还没有完成,可见,语言的学习多么需要持续性啊。如果说一门知识可以通过笔记或者一些窍门就保鲜的话,语言是绝对例外的,它是没有捷径的。这也让我看到一个习惯的养成多么不易,尤其对于大人,放弃了的往往永远作别。我庆幸隔了7年还能捡回这习惯来,虽然不确定是否如以前一样中途又会放弃,可重拾旧爱的那种感觉总该比新沾染的要稳妥些吧。

温习的同时,报纸也读起来了,然而这也不是今天想明天就能落实的。没有了免费报纸,就要买正规的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假如每天买,就算才一块钱,庞大的信息量只尝了一点,也觉得有些浪费。起初我让爱人把她单位的海峡时报在晚上的时候给顺回来,那些报纸是给看病的人排队等待时解闷用的,晚上关门后就失效了,那算不得偷盗。爱人试了几次,不稳定。就那么一份报纸,下手慢了就被别人顺走了,而且到了下半年,她们单位主动把订阅报纸给停了,说是有人背后质问报纸在病人手里传来传去会不会造成病毒传染,于是管理层顺应民意,轻巧地取消了。这下我死心了,从此乖乖买来看。

从爱人尝试的几次里,我估摸出用学习的态度来读一份报纸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所以目前我只每周日买一份“THE SUNDAY TIMES”,也就够了。爱人说周日的版本较工作日的多了生活的气息,细读起来反而好。在没有完成笔记的温习时,我对报纸不做摘录,虽然也勾画,但看过就叠在一起,算提前培养下气氛。复习是枯燥的,阅览又粗糙,不见得有效,这算学习的瓶颈期吧。

学习总有瓶颈期,我回想早年在读各家哲学和心理学派时,硬着头皮顶着枯燥。如今都顺畅了,读这个想起那个,交相辉映,乐在其中。既然有了先见之明,用在学语言上,我自当好好对待。在写书这段时间,中文的阅读和写作所占用的时间几乎慢慢吃掉了英文积累的时间,我明白,这是个不良循环,即当我们面对枯燥的困境时,总有逃避到舒适区的念头,毕竟较英文而言,中文的阅读和写作我当是享受。不过,因为要著书,我必须保持每天的输出量,这个逃避还说得过去。目前我保持每天看一两篇文章或温习几个词,但我想不会很久的,等这本书做成后,了却我这个心愿,应该会有大量的精力回流到英文上。

刚才说过,学习英文源于对孩子的学习。前半年的英文补习因为疫情给间断了,爱人9月份在家的附近打算续个一个便宜的。我得承认,经济考量是一个因素,之前的英文补习社是纯英国系统,自然错不了,但价格是邻里补习的3倍。不能说便宜没好货,我觉得教育是双方的缘分,合适的老师碰到合适的学生,教学相长,效果或许出乎意料,我明白这种情况是罕见的,毕竟补习社是个量化教育的地方。我对补习曾经持不赞成的态度,在几年前我提过“家长的力量”,肯定了家长的自身教育和亲历亲为较补习的优点,在我的处女作里也略带讽刺地评论过主流教育和补习的利弊。然而,世事变化,随着孩子的长大,我感受到他们的智力、自律都在变化,当我还无法驾驭和引导的时候,用补习作为一种规范的手段也算中策了。

教育是无价的,但凡不是十分拮据,该为孩子选最好的,以上图便宜的打算让我和爱人都有些不踏实。头两趟的试讲课不允许大人进入,连门外远观也不可以,过后,我们只能通过问孩子的感受和评估那点样本教材来决定。女儿说喜欢,而且见到了她的同学,但我和爱人觉得这不算真的喜欢,孩子见了熟人总是不排斥的。

也许因为这不踏实,渐渐引着我琢磨怎么亲自补导孩子,目前温习的笔记就是个机会。我挑出一些较容易的词语趁晚上讲了起来。家里有白板,最近被爱人折腾得挪了家具后,客厅的布局更像课室了。我先从动词讲起,不仅认生词,还有相似词和相反词的辨析,全程讲英文。通过这么一讲,我发现自己的英文还挺流利的。

我把词写在板子上,第一步要孩子通过词形来发音,儿子和妈妈也参与了进来,组成了三个学生的小课堂,他们趁哄着几乎能异口同声地说出音来。接下来是词的意思,举手解释。我先给个示范,提醒解释的方式最好是动作表演,然后是说话解释。我不指望每一个词孩子们都能说出解释,但希望他们能活灵活现地想出来,动词本该如此。能想出来了,自然就解释出来了。我也教一些自己的心得,比如上面说的词和感受的一一对应,还比如“每一个词都有个近义词;每一个词都有个反义词”之类的小规矩。我对这些规矩一直坚定着,这是我读心理学哲学后并且结合中文的学习悟出的真谛。我们遇到的每一个词,都应该有另一个词而不是词组或句子去代替本意或表达相反的意思。因为词汇量有限,这些关联的词开始并不知道,但这条规矩让我们提前“预置”了这样的位置,这是扩充词汇量的引子,某天遇到了那样的词,便会有“BINGLE”般相见恨晚的感觉,那么学习就有了惊喜,变得有趣了。

以上的教学小技巧似乎有些卖弄,我只以此表示自己的热忱吧。除了深究字词,广泛的积累也是关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读报纸是个开始,我想忙完了这阵子,我会看更多类型的书籍,甚至也看孩子的书。爱人购买的全套科普读物里其实有很多连大人也要补充的语言技能。

不久前去博物馆,我注意到每一个作品旁边的介绍,都写的很好,不仅了解了实物,也扩充了地理、人物等词汇。昨天去动物园,我也看了每个动物旁边的介绍,不仅学习了动物的习性,较之博物馆的,那些语法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孩子期间闹腾,我不能久留,遇到了就拍下照片,回来后整理到笔记上。只要不确定的,不论读音、与介词的搭配或者名词可数不可数,都查一查。然后我把女儿叫过来,我给她读两篇,她只听。第一遍我让她什么也不要说,读了后问她大概懂了没有,第二遍让她听到不懂的随时打断问我,女儿这么做了,而且问的东西不仅是词本身,还有动物的知识。我瞬间觉得女儿长大了。

以上细说,与君分享,请勿见笑。

Lazy tiger

2020.09.09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