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是否仁德之争论

2020-10-03  本文已影响0人  光尘

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哲学基础是在《中庸》一书中,其核心思想是“诚”的观念。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太阳东升西落,日行而不悖,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往复,孕育万物而不停歇,以至诚之心成就世间万物。

儒家所倡导的君子效法天地之诚,要以仁德之心对待世间万物,先成己而后成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正如《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天地之品德为榜样,君子要内修其心,外练其用,最后要有事功于社会。

在儒家的这种哲学思想影响下,古代君子以成圣成王为精神追求,达则兼济天滴,穷则独善其身,一代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谱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

但是道家与之则持相反的观点,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心本没有仁德之分,只是人有其私心的存在,把主观意识上的仁德强制的赋予了天心,天地生养万物与灭亡万物都是由于“有无”运动变化的规律造成的,并不是像人一样,存在仁德之分。

在天心孕育下的万物都是平等的,人类也一样,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分,所谓万物的灵长,只不过是自认为予智予雄,高万物一等了,世间也没有善恶、美丑的区分,在万物眼里,人类也可能是最邪恶的,专吃万物以供己生存,实在是太自私了,所以天心也无好坏之分,正如世间有孕育补药,同时也孕育毒药一样,补药补得太多就是毒药,毒药有时也会是补药,可以以毒攻毒,解除病痛。天心如果偏执一方,必然会伤害另一方,对人来说,也就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而伤害到别人。

所以道家不“尚贤”,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世间所以崇尚仁德是因为大道已经不存在了,人们推崇好人,就是世间奸佞小人过多的缘故,所以圣人处世,行义所当为之事,一切都是欣欣然,不是为了实现我仁爱众人的志向,有所执必有所伤。

道法自然,行无为之事,处不言之教,高居庙堂与退隐山林,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自古深谙道家学说之理的人追崇的是功成、名就,身退。

所以对天心是否仁德的争论,形成了两套完全不同的学说思想,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念,这也就是儒家和道家之所以形成区别的根本所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