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从教这么多年,我的内心始终有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和魏书生老师的《就这样当班主任》这两本书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能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好教育。“教”是为了“不教”,能充分调动学生内驱力和主动性的教育,才能让学生终生受益。
有点像老子的“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更高级的“做”,像魏书生老师的“班长能做的,老师绝不做;学生能做的,班长绝不做……”老师做班长做不了的,如果事无巨细,处处表率,那得多累,效果还甚微!李镇西老师,却把后进生、问题生当课题进行研究,这也是很高明的“为”!
在汪曾祺先生《人间草木》这本书里,有一辑在写“联大师友”,以下加粗文字出自这部分内容——
在他们“当政”期间,中文系还是那个老样子,他们都没有一套“施政纲领”。事实上当时的系主任“为官清简”,近于无为而治。
这里的“他们”指朱自清、罗常培、闻一多等教授,没有三令五申,没有条条框框,无为而治,才让联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论语》的《侍坐》一章写的是孔子问学生志向,联大在编辑教材时,选了这一章,体现了联大师生超功利的生活态度。我们现在的教学是不是功利心太强了呢?为了考试,为了好成绩,为了高升学率,我们夜以继日,乐此不疲!
有一个专门研究联大校史的美国教授以为联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为什么?这位作家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自由”,在现在却是极其稀缺的,怕学生在操场跑摔了,受伤了,所以下课只允许学生上厕所,不允许在操场逗留;怕学生中午回到宿舍说话、捣乱,就不让学生回宿舍,只能在教室趴着睡!有些检查,怕学生乱说,就统一口径……学生手脚被束缚着,老师手脚也被束缚着,教育的路只能在束缚中越走越窄……
教育不能折腾,折腾来折腾去,折腾折腾老师和学生,到头来恐怕一场空,可那折腾掉的时间无法从头再来,学生的损失谁来负责,恐怕无人问津吧。
“卷”,也是一种折腾吧,学生之间卷,卷谁做的题多,卷谁的分高,卷谁熬夜更深……老师之间卷,卷谁到校最早,卷谁离校更晚,卷谁在班时间最多……校领导之间卷,卷谁的折腾劲儿更大,卷谁的手腕更硬,卷谁的成绩更好……放眼望去,确实鲜见有躺平摆烂者,都被“卷”在其中,一个个精神疲惫,神情呆滞,自己握在手中的那点“收成”却是垂手可得,干嘛还要“卷”呢!
思绪有点乱,权当是一次思想“练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