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愤怒、悲伤的时候,想过为什么吗?找到答案了吗?

2024-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井蛙读书

今天继续学习《非暴力沟通》

内容:感受的根源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换句话说就是:开不开心愤不愤怒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那为什么会是我们自己呢?

非暴力沟通强调是我们的需要、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一、心理学基础

今天学到了心理学上的一个ABC理论,即:

A - 事件(Activating Event),客观发生的事情。

B - 信念(Beliefs),对事件的解释或评价。包括你的思想、看法、态度和信念系统。

C - 后果(Consequences),对事件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后果包括情感反应(如愤怒、焦虑、抑郁)以及行为反应(如逃避、攻击、退缩)。

客观发生的事情就在那里,是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存在。

对事件的信念会因人而异。

对同一事件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会因信念的不同而不同。

ABC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改变人类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方法,通过关注和调整信念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结合心理学abc理论,回到非暴力沟通中,以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来理解自己对事件的反应。

不中听的话是客观事件A,它就在那里。

四种选择就是信念B1责备自己、B2指责他人、B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B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因四种不同的选择,就会导致四种对应的感受C1内疚或惭愧甚至厌恶自己、C2愤怒、C3伤心、C4理解他人心情平静。

为了帮助我们认识到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书中提供了公式:我(感到)……因为我……

三、以不同的语言会激发不同的反应来理解他人对事件的反应背后的需要。

通过批评提出需求,人们常常会以申辩或反击回应;

直接说出需求,就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作者根据长期经验总结出一些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

1、自由选择——梦想、目标、方向。

2、庆祝——创造力及梦想的实现。

3、言行一致——真诚、创造、意义、自我肯定。也就是常说的行为自洽。

4、滋养身体——空气、食物、运动、健康、休息、住所、触摸、水。

5、玩耍——乐趣、欢笑。

6、情意相通——美、和谐、激励、秩序、平静。

7、相互依存——接纳、欣赏、亲密关系、社区、体贴、成长、安全感、倾听、诚实、爱、信心、尊重、支持、信任、理解。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看,4基本上都是生理需求;3、6是安全需求;5、7的部分是爱与归属的需求;2、7的部分是尊重需求;1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我们生活在群体环境中,自身需要不一定或者说不可能与环境完全契合。

这也就使得我们常常无法表达自己,久而久之我们会变得麻木。

但内心的需求就在那里,就如火山里的岩浆,得不到释放就会喷发。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需要理解非暴力沟通中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对自己负责,表达自己也关心他人,但不会对他人负责。

第一与第二阶段都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第三阶段才是人与人之间的最佳状态。

今天分享的内容学习虽然有些难,基本还能懂。实践起来却大不一样。

在实际生活中想要客观地觉察到自己的需要、感知到他人的需要真的很难。

考虑少了不行,想多了也不对。

总有感觉像是快找见了,又觉得不像。

具体到练习环节中,做为观察者,在观察的过程中,虽一直提醒自己保持旁观与冷静,还是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评判。特别是说者与听者基本达成共识的时候,很容易认可那个共识。

在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说与听的过程中,应该会有一些细微之处表露出真实需求的,只是没有捕捉到。

那种似是而非的感觉确实烧脑。

带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与生活环境对感知造成的影响对非暴力沟通的影响有多大?如何才能克服或减少这些影响?”的疑问请教了专业老师。

得出的结论是:每个人确实不一样,多多练习,用新的沟通模式代替旧的模式,让新模式深深刻在你的潜意识里就会好很多。

生活中经历的多了,同样的事件得到的反馈很可能是相反的。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就像手里拿了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一样。

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行为背后的想法推断他人行为背后的想法。

例如:一个唯利是图的人看到有人做好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做那件事背后的好处有多大。如果还想从做好事的人那里了解点“实情”,得到只“是简单做好事”的结论后,你可能会说:“骗谁呢?”“没好处你会做?”

再比如:一个喜欢到领导面前打小报告的人,看见你出入领导办公室多了就会想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是找到感受的根源,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是打开觉察自己需要与感知他人需要的锁钥。

例如,做了什么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后可以这样说:①我很不情愿做……事情,但为了……我选择了这样做。②我很不情愿做……事情,但我不得不(只能)这样做。

表达①是对自己负责,表达②是不负责。

非暴力沟通学习需要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践。只有在学习→练习→学习→练习的循环中不断提高精进才能达到身心合一,高敏觉察。才能在高兴、悲伤、愤怒……的时候,找到那个隐藏着的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