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男”问题的本质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出身
近十年来,"凤凰男"主题家庭伦理剧中"凤凰男"与"孔雀女"婚姻组合成了"问题婚姻"的代名词。
这种影视剧的套路是:农村底层家庭出身,一路拼搏,如今孤身在城市里求学、上班,然后成家。
结果前几日母亲住院,于是他在卫生间里狠狠哭了一场。自认秉性良善,也在一直努力提高自我修养,也常常觉得自己有抱负有头脑有心胸。
本来想给妻子说,可被辩白几句后,心里就觉得很难过。为自己的自以为是感到惭愧,也为世道艰辛感到苍凉。
然后想到大家都在说的阶层固化,就开始为自己出身农村却要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对抗全世界时却要承受痛苦,为艰辛酸楚中要磨练出平静沉稳,而感叹到:是很不容易的吧。还请上天不吝赐教,帮我等凤凰男指个出路。
造成这样的问题一是"城乡配"(高低配)的"造梦"与"梦碎";二是"凤凰男"原生家庭的空间、门第、身份的鄙视链叙事机制;三是"凤凰男"身份与媒介形象污名化生成机制。
基于婚姻向度的阶层流动,"凤凰男"迎娶"孔雀女"后往往会自身陷入"上迁婚姻"的心理困境,引发"凤凰男"先赋身份"脱域"与阶层"进阶"过程中的出身原罪、阶层固化与偏向的问题思考,进而引起难以自拔的反向认知,最终造成深刻家庭矛盾。
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在“凤凰男”自己的思维过程里已经点出来了,就是不要去盘剥女方家庭,尽量把事情自己扛下来,并尊重妻子的个人财产。换句话说“凤凰男”的问题是,界限感不够好。
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2515个城市在婚女性样本,验证城乡混合婚姻对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发现:城乡同质婚姻中女性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城乡混合婚姻中的女性;夫妻双方文化距离越远,女性婚姻主观幸福感越低。
对三类女性嫁给"凤凰男"的幸福感检验结果显示,"凤凰女"的主观幸福感最高,"城市本地女"的主观幸福感最低。
这时男生虽然出身一般,但是非常自觉,不给旁人添麻烦,这样处理家庭问题会顺利许多。
西方学术界也有一个与凤凰男相似的概念—阶层旅行者,指的是那些通过教育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人。
比如《奥赛罗》中男主人公的悲剧与中国影视剧中的"凤凰男"有相似之处。他们既高傲自负,又懦弱自卑,两种人格交织,让他们嫉妒怨恨,采取极端行动,造成自身和社会悲剧。他们复杂人格的产生,既有自身成长的积淀,又有社会因素促成。
阶层旅行者形成了特定的心理特质,包括三重羞耻感、回报家庭的自然需要、对贤能主义的崇信以及容易生长出幻灭感。
异质性理论、趋同理论和选择性理论进行检验,发现异质性理论和选择性理论更适合检验我国的城市女性主观幸福感,同时否定了趋同性理论的适用性。
因此要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就需要"凤凰男们"自身克服性格障碍,更需要城市社会对"凤凰男"在制度上和文化上采取包容措施。
阶层旅行者处于文化夹缝和人际交往的双重高墙之中,缺乏归属感并面临异化与自我疏离的风险。凤凰男作为中国情境下的阶层旅行者,造成他们被"污名化"的诸多负面标签实质上也是其心理和文化特质的一种投影。
但文明繁荣的城市社会,一方面需要外来人才参与城市建设,一方面对"凤凰男"融入市民社会制造种种障碍,所以心理问题最终还需要自己解决。
看一个人关注什么,可能本身就缺少什么,作为阶层旅行者,“凤凰男”一定要知道:妻子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就是一个问候,都不是,都要心存感恩,更不用说侵略女方家庭利益了。
因此,即使是“凤凰男”也不要去盘剥女方家庭,尽量把事情自己扛下来,尊重妻子的个人财产,这样一切都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