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容易减法难
最近,读到池老师的一篇文章「璞玉和沙砾」,文中提到关于写作技巧中「这些细节 99% 的读者可能不会注意到,他们只会觉得,这家伙的文字读起来还蛮舒服的」。突然认识到,我们做一款产品,不是也应该需要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很多优秀的产品,你用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现它优秀的地方。比如产品的功能很棒、设计很优美、交互很自然、反馈很到位等等,这些都是用户能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
还有一些可能是用户不太注意到的。用户可能不知道怎么表达,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就是觉得很舒服,用着很棒。
比如微信的文字排版。一般的产品,在开发的时候会直接只用文本显示的控件,将文字显示出来就 OK 了,最终的结果一般是左边的文字都是左对齐的,但是右边的文字往往参差不齐。微信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详细解释了这个设计以及实现的过程(当然现在大部分阅读类的 app 都做了这样的设计和优化)。对大部分的用户来说,他们可能感知不到这点,只是直观的觉得微信这样显示文章看着很舒服。
相信对于我们绝大部分的产品来说,比较朴素的想法都是先不断的添加新的功能,到了没有功能可以添加的时候,再来做优化。很少情况会去做减法。然而不幸的是,很多时候,你的功能还没有添加完, 就有更加优秀的 app 诞生了,从功能上看,人家好像还没我们的多,但是用着体验却更好。某个核心功能上 5% 的差别,导致了产品 100% 的成功或者失败。你说你辛辛苦苦做出来那么多功能冤不冤。
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吸尘器用戴森的,油烟机用方太的,冰箱用博士的,洗衣机用西门子的。这些产品,正是由于它们专注于某一点,不断的去优化,才使得产品功能强大。西门子当然也能做吸尘器,而且我相信肯定也能吸尘,但是我也肯定无法做的像戴森那么好,因为它专注这一块。
做事情一定不能忘了初衷,不能因为你支付宝有用户了就要去做社交。
再拿微软的操作系统 Windows Vista 举个例子。《时代周刊》评出了近十年来十大失败的 IT 产品,其中 Windows Vista 拿到了第一的。操作本身是为了给用户提供便利的,是连接使用者和计算机硬件的桥梁。你没有好好做好这件事,反而是看到 Google 做搜索做的风生水起,自己也要仗着操作系统的垄断的地位,去做这个功能,而忽视了具体的场景和需求,结果把自己做死了。
吴军老师有两点总结的很好:
-
「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才好竞争」,这种神逻辑要不得。
-
一个简单的产品,有事反而更受大家的喜爱。因此,善于做减法很重要。
完!
PS: 写文章也是一样。有时候写了不少,看着是数量很多,但其实很多都是假、大、空。(咦~好像在说我自己...尴尬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