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儒释道传统文化

孔子:这样的人,可以嫁!

2019-07-10  本文已影响19人  萃辰天心书院

孔子:这样的人,可以嫁!

宋仲基宋乔慧离婚了,

范冰冰李晨也分手了。

很多曾经惊艳世人的金童玉女,

如今都黯然走进了婚姻的坟墓。

爱情还可信吗?

很多人已对爱情感到麻木、绝望、不信任。

而对爱情的任何怀疑和不信任,

终将导致我们在爱情和婚姻的选择中,

走向另一个极端。

其实,

爱情还是那个爱情,

婚姻也还是那个婚姻,

只是Ta不再是那个Ta了。

所有婚姻的失败,

只不过是因为选择了一个错误的Ta。

到底该如何选择那个Ta?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给了我们答案。

《论语·公冶长》: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注】

谓:评论。

妻:可为之妻。

缧绁:捆绑罪人的绳索,指监狱。

子:女儿。

孔子说,公冶长是可以将女儿嫁给他的那种人。

虽然他现在还在监狱里,但这不是他的错。

所以孔子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冶长,齐人,字子长。”

公冶长是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他出身寒门,但聪颖好学,德才兼备,

终生治学不仕,因而得到老师孔子的赏识。

据传,公冶长有一个特殊才能:能够听懂鸟语。

并因此获罪,身陷“缧绁之中”。

公冶长蒙受冤屈的传说:

有一次,公冶长从卫国返回鲁国,

途中听到一群飞鸟飞奔相告:到清溪去吃死人肉。

回到鲁国后,公冶长遇见一老妇寻找失踪的儿子,

便推断老妇的儿子可能淹死在清溪,

建议她去清溪确认一下。

老妇到清溪果然找到了儿子的尸体,

因此怀疑儿子是被公冶长杀害的,就告到官府。

官府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公冶长收捕入狱。

一天,公冶长听见鸟雀相呼前往白莲水边食黍粟,

有一辆运粮车在白莲水边翻覆,粮食撒落一地,

拉车的牡牛头上的角也折断了。

公冶长把这个消息告诉狱卒,官府派人去查验。

查验的人回来说,

现场情形和公冶长说的一模一样。

这才证明了公冶长是蒙受冤曲的。

这个故事不可信,但有一点是毋庸怀疑的,

就是作为孔子的学生,

公冶长是具有很高的学问和德行的。

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国君主多次请他做官,

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

教学育人,最终成为了著名文士。

他是孔门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唐代被追封为莒伯,宋代被追封为高密侯,

明代又改封他为先贤公冶子。

孔子嫁女儿,

不是要选一个有钱有势、有家庭背景的人,

才肯把女儿嫁给他,反而是嫁给坐过牢的公冶长。

这个故事说明,孔子的择婿标准是才和德,

而不是外在的地位和财富,以及门第。

孔子的一生,

除了做教育,就是想着“治天下”的事。

他的婚姻观,也是为了“治天下”服务。

《孔子家语》记载,鲁哀公曾向孔子咨询为政之道。

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

孔子对曰:“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

三者正,则庶物从之。”

孔子认为,夫妇有别,夫妻相亲,君臣要讲信义。

这三件事做好了,国家就治理好了。

而夫妻相亲,家庭和睦,

却是维持国家良好秩序的基础。

“夫妇别”,男女应各司其职。

“男女亲”,夫妻之间要相互亲近、爱护。

怎样才算“亲”呢?

孔子认为,“亲”表现出来的是“敬”,

他说,君子无不敬,

当然,妻子也是要敬的。

所以好的婚姻,一定是两个人相敬如宾。

孔子说:“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

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

他说:夏、商、周三代圣明的君王治理政事,

必定敬重他们的妻与子,这是有道理的。

因为妻乃家中之主,子乃祖先之后。

看到这里,孔子的婚姻观念基本就清晰了:

相亲相爱,平等互敬。

而广为后世诟病的“三纲五常”,

其实也是建立在这一基本共识之上的伦理秩序。

萃辰天心书院

地点: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公园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