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情

2024-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相由心生MM

又至元宵,各个视频号、抖音都在预热闹元宵、猜灯谜、放花灯、赶庙会;走进寿康超市元宵节的氛围也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汤圆米酒让人目不暇接,核心区域还有师傅在制作手工汤圆,看着乳白色的糯米粉在师傅的操作下变成圆圆的汤圆,一下勾起遥远的记忆——母亲的手工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由来已久,寓意着新的一年阖家欢乐,团团圆圆。它起源于宋朝,当时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即用黑芝麻、白砂糖等为馅料,外面用糯米粉,将馅料包在其中后搓成球,后被称为“汤圆”。每年元宵节来临之际母亲就会早早的准备做汤圆。那时家里条件便利,有自己的加工厂,母亲春节前就会把糯米粉打好备用。元宵节一早母亲将筛子清洗晾晒,准备一个大钵倒入糯米粉,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揉成一个米团醒上半小时,然后娴熟地在掌上捏成一个小圆球,用拇指按压成一个小窝,加入适量白糖或者红糖收口,再均匀地揉搓成大小一致的汤圆,摆放筛子里,等水沸时倒入锅中,加入米酒煮沸。看着一个个漂浮的汤圆,光滑而不开裂、不露馅时觉得很神奇,舀上一碗津津有味的吃起来,咀嚼中对母亲的手艺赞不绝口。

中午母亲又会变戏法似的,给我们端上一盘外酥里嫩的“糯米糍粑”,软糯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黏黏甜甜,软软糯糯的汤圆、糍粑,包裹着母亲的爱和温暖,有着和家人在一起独有的圆满与安心。

下午父亲成了一名工匠手,早早去后院的竹林,瞄准几根好竹子,砍下后逐一分成竹劈,估摸好距离后用手均匀着力让竹劈自然弯曲,在地炉上慢慢烤至定型。经过一两小时慢烤后片片竹劈就变成几个正方形圈子,然后再把正方形圈子拼成正方体,安置好小蜡烛,外面用红纸糊上就大功告成了。当夜幕降临,我们姊妹提着父亲精心准备的竹灯笼玩耍时,蜡烛透过灯笼的缝隙,形成漂亮的光影,在夜色中闪耀着温暖的光芒,父亲的形象在灯影中变的高大起来。

吃了汤圆、玩了花灯,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陪衬。为了过年的圆满,元宵节四邻八方的乡亲们开始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对年发表最后的祝愿,我也毫不示弱的学着父亲的样子拿着雷王点起来。当“咚”的一声响起时,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到处都洋溢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年就这样在元宵节里画上圆满,一切又回归平淡,在期待中迎接下一个团圆。

又到元宵,母亲的汤圆,父亲的竹灯笼,记忆里的鞭炮声又从心底串联,这是一种眷恋和期盼,眷恋亲情期盼圆满;这也是一种延展,串起人们的共鸣——最暖万家灯火处,最喜人间喧闹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