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鲁迅观
从小学至今,鲁迅先生就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随着对他的学习不断深入,我对鲁迅先生的印象也越来越多元化、具象化。
在我的印象中,鲁迅先生是个严肃的人。竖直而坚硬的黑色短发、浓密整齐的一字胡、黄白瘦削的脸颊和炯炯有神的双眼——鲁迅先生总是以这样的形象在课本上出现,不苟言笑的表情令人不敢放松,冷峻的眼神仿佛能洞穿你的灵魂。
正如他的外表,鲁迅先生在思想上极具战斗性,他坚强无畏,不惧强权,坚持真理,勇于批驳。在封建残余势力尚未消退时,鲁迅发表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白色恐怖时期,鲁迅先生依然坚持抗争,发表文章《纪念刘和珍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悼念了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批判了反动军阀和国民党反革命政府的反动本质和残忍暴行。
对于文学与真理,鲁迅先生有一种近乎朝圣的执着,面对身边的朋友,鲁迅先生也是毫不留情地对不认同的地方进行批判。文学大师胡适曾与鲁迅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中密切配合,有着深厚的感情,但随着运动的发展,两人的政见分歧不断加大,鲁迅先生坚持战斗与革命,严厉批判了胡适的改良主义,驳斥了他退步保守的主张;林语堂曾与鲁迅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可随着文学研究的深入,二人在对国民性的认识上产生分歧,鲁迅先生倡导猛烈抨击底层民众愚昧麻木的病态精神,批判了林语堂倡导的“幽默文学”,最后二人的关系不断降温,直到彻底决裂。
在批判的同时,鲁迅先生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发表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拉开了中国新文学史白话文创作走向主流的序幕;在诸多杂文集中,鲁迅先生传播了科学民主的进步思想,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反动本质,在后期更宣扬了马克思主义,为当时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论参考,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带着进步思想共同发展;在文学创作中,鲁迅先生高超的隐喻技巧,传神的白描方法,巧妙的篇章安排令读者拍案叫绝,也带给当时甚至后世作家重要启发,使中国现代文学快速发展,大步迈进。
鲁迅先生的一生都在战斗,和一切的反动与退步战斗,和一切危害文学与真理的、危害国家民族的危险因子战斗。在文学与思想的朝圣之路上,在拯救国家与民族的荆棘丛中,他显得那样孤独,又那样勇敢、那样坚定。
在生活中,鲁迅先生还有活泼幽默甚至可爱的一面,牙痛而依然忍不住偷吃甜食、思念爱人时被野猪打断竟与之搏斗的逸闻总会令人忍俊不禁,这种强烈的反差感反而让这位一生战斗的文学大师形象更丰满立体,更令人感到亲近。
鲁迅先生十分关爱青年学生和劳动人民,这让他的形象在人民心中变得更和蔼可亲。我现在依然记得小学课文中,讲述鲁迅先生救护黄包车车夫、关心家中女佣、向没钱买书的青年学生免费送书的故事,无数次暖心的事迹更让人坚信,这是一位一直都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文学家、一位不忘教育初心的教育家、一位为了人民的革命家。
鲁迅先生很严肃,对于文学与革命偏执到不近人情;鲁迅先生也很和蔼,他能给痛苦的人民带来一丝温暖。这是一种反差,一种发散人格魅力的反差,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具象化体现,无论他怎样批驳、怎样战斗,他始终与民族在一起、与人民在一起,这就是鲁迅先生,文学的贡献者,革命的冲锋者,人民的服务者。
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