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的思考(一)
我的本科专业听起来很洋气,美其名曰:“视觉传达”。如此抽象的专业名称,每次被不懂设计的人问起来,除了装十三,没啥好处。装不下去的时候,直接告诉对方,就是“平面设计”。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专业?因为能力有限。
碰上艺考扩招大潮,一个纯理工科高校,从机械学院工业设计系衍生出独立的设计艺术学院,设有工业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系、美术学系、传统工艺系、文化遗产系。
我方向感极差,每次进了店家,永远走回头路,无一例外。永远不记得路,出门靠导航,没有导航就到处抓人问路,所以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只能从A到B,如果途经C,想回到A可能会去到F。扯了这么远,是说除了平面设计,别无选择。
因为不懂方向没有空间感,学不了环境艺术设计。不想做模具、不会测算、不懂工程制图,不能整夜不睡觉渲染效果图,也学不了工业设计。美术学和传统工艺,从艺考的时候就被告知毕业即失业,不犯那个傻。文化遗产纯理论研究,更感觉千里之遥。
我选择了视觉传达专业,自以为聪明,做几张招贴,设计几款字体,做几本书籍装帧,就能毕业了。后来才知道难极了,我擅长绘画,并不擅长设计,做不出来那么高大上的设计。除了熟练掌握PS、AI、Indesign,还要具备审美素养和审美水平,这两样东西的培养和提高,需要长期大量的艺术熏陶和专业训练,当然,极少有天赋的设计天才除外。
我学了四年,犯懒保送了本校研究生,读了研究生课程傻眼了,本科老师比我还懒,把课程几乎原封不动拿去给研究生讲。他们以为碰不到那几个本校保研的学生,这下子,我找到了不去上课的理由,研一研二除了躺平看片睡觉臭美搞学院活动,专业的事情几乎全废了。
即便如此,擅长考试和做作业以及写论文的我,依然保持了优良的学分,只是长期躺平和混日子,让我在毕业设计开题的时候被院长骂了一顿,当时信誓旦旦地跟我的导师保证,“您放心吧我肯定能毕业的。”想到这里,我羞愧极了,中国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精致的急功近利投机分子,让我游刃有余地毕业了。高校水,我更水。
我从一个很水的高校,进入一个看似光环闪亮的媒体行业,进去才知道,是一个没有审美的烂俗行业。即便听到很多言论,看电视多了人会变傻,我们的工作环境就是每人的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视测试机,每天都要看电视。
当新人的那些年,每天都想辞职,我选择的考卷是策划,从一开始就想跟电视编导专业的同事一样,做节目策划。因为,面试的时候,我捧着一堆手绘插画成功晋级。所以被安排到了设计岗。经历过被自己做的图丑哭的时刻。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我把高清交互平台改成玫红色背景的时候,从我身后走过去的老同事面含嘲笑的表情。不是他浅薄,是我太无知。
当然,我自认没有底气去找领导谈调岗,只是无意间透漏过一次,领导说想想办法。后来才知道,节目专题策划的活儿更水,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总共就那些无人问津的片源,能策划出什么花样来。
现在回想起来,我非常感谢当时的所有困顿和沮丧,没有那些被丑哭的时刻煎熬,我不会有今天的眼力和实力。人的每一次精进都源自前几年的积累和努力。即便深处烂俗,每天只有20分钟的工作量。我每天都在试图逃脱温水似的环境,当时的Behance 、dribbble网站是我每天必到的地方,每天都在大量刷图,存了至少一万张。
即便后来被禁止访问,关注所有国内的美学网站,我才真正开启了设计学习之旅。即便高清交互界面的节目烂俗到极致,我依然要做出令自己最满意的海报,我清楚地记得一位顶级美院毕业的同事说,“你费那些功夫干嘛,随便弄下得了。”我想,虽然我的学校比你的差,但是我每天进步一点点,至于结果怎么样,已经显而易见了。因为我知道,我从不向环境低头,绝不能被烂俗毁掉。
时隔十年,我又重新捧起设计书,重新做学生。源自文字带给我的好运,接了一部设计书稿。当学生时候的混日子,理论知识的匮乏让我必须捡起书本,恶补设计史。那些年,当老师讲孟菲斯设计的时候,讲魏玛包豪斯的时候,讲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时候,我是多么的昏昏欲睡和迷茫惶然。
这个学科让我在工作了十年之后,才理解设计是怎么一回事。再回到书本里去,我才明白了设计学科的一点要义。
设计学科起源于十九世纪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中心——欧洲。对于泊来学科,在中.国高校不具备艺术设计教资力量和科研水平的情况下,扩招艺术类学生,可以说坑了至少几万名艺术类大学生。很多本科毕业出国的留学生,要从国外的大三大四年级读起。
一位朋友毕业后,申请了法国某所艺术高校,去了之后无法读研,要从大四读起,读了一年发现,跟不上大四的课程,得从大三读起。设计学科太难了,跟艺术学科一样难。对于很多想通过艺考捷径读大学的大学生,本身文化课不好,基础学科薄弱,读一个这么高难度的学科专业,能读懂才怪。所以很多本科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还有很多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做了公务员、教师,从事其他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幸运的是,我还在设计圈子边缘晃荡,在项目需要视觉把控的时候,我是具备审美能力的。
考虑下一步具体事项,说句很丢人的话,连AI和Indesign都要重新学起,这是本科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技能,欠的账早晚都要还。
在今天,勇敢地审视自己的专业历程,也写了一本半自传体小说《混在985》,已经上架当当阅读。只是笔触稚嫩,很多情节一带而过,如果再给我十年,回顾那个阶段,重新构思操笔,一定可以写的更辛辣嘲讽和现实主义一些。
本想单刀直入书写原研哉先生《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没想到,人特别需要回望和梳理。一个半小时,呈现接触设计专业17年来的一点浅陋的真实心得:世间无捷径,如果说一定有,坚持和努力是唯一的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