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

2018-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冯政瑜

“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

在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发生了世界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总兵力不到二十万人的清朝八旗兵,从半蛮荒的东北地区挥戈南下,在短短二十年中横扫东亚大陆,征服了拥有1.2亿人口、经济和文化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明朝中国。这就是明清易代。

(一)气候变化:十七世纪全球危机的导因

气候史研究已经证实:北半球的气候自十四世纪开始转寒,十七世纪达到极点。十五世纪初以后,出现过两个温暖时期(1550-1600年和1720-1830年)和三个寒冷时期(1470-1520年,1620-1720年和1840-1890年)。大体而言,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可算温暖时期,而十七和十九世纪则为寒冷时期。其中又以十七世纪为最冷,冬季平均温度比今日要低2摄氏度。

气候变冷是世界性的,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在范围和程度上有很大差别。费根(Brian Fagan)指出:十七世纪亚洲的经济崩溃,远比欧洲同期的社会动荡更具威胁力。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初,饥饿和营养不良引发的致命传染病使得日本国内大批民众丧命。同样恶劣的天气也波及朝鲜半岛南部肥沃的稻田,传染病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是最严重的是在中国。十七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举国大旱,政府横征暴敛,激起四方民变,满族势力乘机从北方加大攻击力度。到了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南部肥沃的长江流域先后遭受了严重旱灾、洪灾、时疫、饥荒。数百万人或者饿死,或者死于1644年清军击败明朝的最后一次战争。

中国处于季风区,气温变化与降水变化之间有密切关系。大体而言,气温高,降水就多;反之则降水少。十七世纪是中国近五百年来三次持续干旱中最长的一次。明代初期全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差不多,两种灾害交替发生,全国性的旱或涝灾的趋向不明显。但是成化以后情况有所不同。据《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提供的1470年以后全国120个观察点的水旱记录可以看到,明代后期全国进入一个异常干旱的时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