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知道这3条,在家实践“生活即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个性发展和人格塑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父母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没有专业培训上岗的父母来说却不知道怎样做。今天在公司跟同事们讨论的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指导原则,父母知道这三条就可以利用点点滴滴的机会进行适时的教育引导,“生活即教育”。下面就介绍一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及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实践,希望对爸爸妈妈没有帮助。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立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源自于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观点,结合中国社会特色和对教育的理解提出的,其核心内容包含:“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命题。它对我们学校教产生了深刻积极的影响,同时对家庭教育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质和灵魂。
什么是“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阐述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揭示了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的理念。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组织形式,是教育空间的扩展与延伸。
既然生活即教育,那么到处便是教育,社会生活即学校教育。 “社会即学校”把教育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建构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 在陶行知看来,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教育应该是统一的,相互疏通的,办教育的学校就是社会。“社会即学校”指出教育的场所不局限于专门的学校,还应包括整个大众的生活场域。 揭示了生活教育是一种开放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活教育。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实施的操作方法。
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教、学、做合并为一体,以“做”为中心,教师通过做来教,学生通过做来学,从而达到真正的教与学。陶行知认为:“做”是发明创造,是生产建设,是探寻出路,是具有新的理论价值的行动,即实践,“做”要在 “劳力上劳心”。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注意手脑相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知行合一。
二、家庭教育中如何践行生活教育理论
1、以生活为中心,鼓励孩子参与到生活中来。
教育真实地发生在日常生活之中,日常交往中的每个细节都可能具有细微的教育意义:合理地安排生活能养成孩子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塑造孩子阳光般的性格;经常而又适当的家务劳动能帮助孩子形成自强自立精神;让孩子做事有条理,孩子以后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也会有条理......生活的教育意义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琐事渗入孩子的心灵的。
2、走进社会,让孩子体验“自由的蓝天”。
“社会即学校”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也要“开笼放雀”,打破“教育只局限于小家庭的”的牢笼,解放孩子的生活空间,让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接受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使其能在这片广阔的蓝天下自由地翱翔。 因此,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文化广场、博物馆、购物超市、繁华的街市等场所都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好学校。
3、从“做”开始,给孩子动手尝试的机会。
陶行知强调:“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习惯性地代替孩子去体验、去思考,还自以为这种剥夺式的行为是“爱”。 事实上,对于儿童的成长而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是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各种奇怪的念想,放手让孩子触摸新知,探寻奥秘,鼓励孩子动手去做、去玩、去练,让他们在玩和练的过程中观察世界,在做中体验生活。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给孩子创造自我探究与尝试的机会,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来教孩子,鼓励孩子参与到实践中去, 并在做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手脑并用的习惯,让孩子在做中学,学中思,活学活用,就达到生活教育理论在家庭教育中的实际落地啦。
你了解生活教育理论吗?你在家有哪些实践?欢迎在留言评论区交流。
我是何求妈,与你同行,做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