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妈妈陪孩子作业突发脑梗,陪作业真会要命么?如何安全陪到底
家教随笔
孩子写作业太磨叽,33岁妈妈气到脑梗,昨天这条新闻引起关注。经查阅江苏南京的媒体《现代快报》权威核实,这件事情居然是真的!
在该报的报道中,给这位脑梗妈妈确诊的医生转述,这位妈妈平时对女儿要求比较高,孩子上了三年级后,每天作业都要到晚上10点以后才能结束。发病时,正好是晚上10点,孩子的作业不仅没有写完,还在那里磨磨蹭蹭,妈妈心如火烧,大声训斥孩子,当即出现口角歪、手握笔困难等症状。经查,确诊为急性脑梗……
这位妈妈的经历引发了网友共鸣。
无独有偶,这几天在公号“陈老师家长汇”短消息里收到一些家长的咨询信息,一个比较焦急的妈妈,她罗列了这样的一些现象:孩子写作业不主动。东张西望,作业不专心,磨磨蹭蹭耗时间,做事没效率。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马上求救。凑合应付,学习不积极,作业完成万事大吉,不检查,老师布置以外的作业,一点都不想做。经常盯着孩子做作业,孩子做慢了就吼:“快做,没见过像你这么慢的!”孩子加快了速度,又会发现孩子字怎么写得这么差,又出了差错!孩子于是又放慢了速度,然而自己又沉不住气了:“这么久还没想出来,我怎么养了你这么笨的孩子!”
最后只要这位妈妈在旁边,孩子做作业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浑身发抖。
妈妈脑梗了,孩子的作业耽误不得,爸爸继续陪,但爸爸力气大,耐心不好,给闺女带个头盔比较保险,该敲的时候有个遮挡,哎,中国式父母中国娃,苦啊!
每到期中、期末考试季,家长陪孩子作业的话题惹得网上舆论纷纷扰扰,看了许多情绪化的表达之外,实际的作用很少,只能满足口舌之快。
有一个爸爸因为一年级的孩子数学考了93分,没有达到他99分以上的目标,就布置孩子每天2张试卷,这么操练下来,孩子非常苦恼,甚至厌学。孩子听到数学上课就身心不宁,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不好,而这位父亲也差点抑郁了,非常累。
有一个道理很浅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意思是说一个孩子只有找到乐趣,愿意去学,那么这个过程是积极明朗,彼此喜悦的,孩子可以主动的认识客观世界,同时也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发展,如果父母上赶着盯着,不断地催促,即使一时有点效果,长远来看未必是好事。
当然,也许有父母说,道理都懂,但陈老师是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就是做不到让孩子主动学习,才累死累活的费劳力啊,不见功劳,都是苦劳!弄不好把命都搭上了!(脑梗弄不好也确实蛮严重的威胁生命)
好,今天就来专门聊聊孩子作业那些事,供你做个参考!
首先,在作业上父母必须遵循以下的“三不原则”,正确处理好孩子作业的问题。
第一原则:不当帮工,从小鼓励孩子独立学习
有些父母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往往会做孩子作业的帮工。例如整理书本、拿文具盒、有的甚至还帮孩子抄写作业要求或者抄写部分作业。
久而久之,孩子会丧失掉独立作业的能力,而且,孩子的作业随着年级的升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父母未必可以一直帮得上忙。
父母帮得多的孩子,主动性和自觉性会弱一些,常常会等待父母指令,遇到作业困难就会停在那里等待父母的帮助,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拖拉、缓慢,尤其到了三年级,多了英语作业,要求又会高不少,脑梗妈妈的孩子正好三年级,可见她的焦虑超乎寻常,以至于疾病突发。
孩子遇到作业问题,父母绝对不能把整个的答案和解题思路都告诉孩子,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例如一年级起步阶段,就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学习是自己不断思考的过程,不能有依赖性。一旦孩子没有了独立的思考,父母帮着直接把问题解决,孩子只看拿现成答案,对孩子起步学习,深入探究,积极创新,都会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
回想一下,我们在儿子成长过程中对于作业好像没有太“惨痛的记忆”,简直是空白,没有做过帮工,一般都是他在做作业,我们在边上看书,写字,这个场景是比较常见的,时不时的鼓励一两句,做错了就找原因,不帮他订正,让老师第二天批他错误,印象才深刻。
让孩子依靠自己,家长给予赏识和鼓励,才是学习上最正确的做法。
第二原则:不当监工,引导孩子自觉学习
孩子好玩,爱动,这是天性使然,面对缺乏自制力,学习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的孩子,我们希望您不当孩子监工。
父母全程监督审查,过程中不时插嘴参与孩子作业过程,而这个参与经常就是琐碎的批评打骂,实际上这样做都是不科学的。
学习本身是一件有意义,并且自带乐趣的事情。父母应该想办法让孩子像着迷玩耍一样着迷学习,如果眼睛只盯分数,永远是不牢靠的。
父母在此时要做的,只是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书籍阅读文本,多多培养阅读兴趣,排除周边不良环境的影响。
父母首先要有定力,同时坚定孩子的意志力,从长远角度出发,从阅读、注意力等基础做起,一定可以达到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
第三原则:不罚苦工,让作业促进孩子生命成长
每个家长都渴望孩子成绩优异,班中名列前茅,补习班也在此时应时而生,但我以为父母不要只为分数而苦了孩子,在那些专业机构里面,就是把孩子扔在书山题海面前(可能有些机构讲些方法技巧,不过也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有一个妈妈告诉我她曾经偷偷去那些机构观察过,有的老师就是把网上搜到的答案放在手机里,放在孩子面前抄一遍,这有何意义呢?)。
孩子成了做题机器,整日生活在枯燥乏味、苦不堪言的题海中,其结果是渐渐使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厌学,孩子的兴趣爱好被埋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被扼杀。
反之,智慧的父母要做的是激发孩子的内心动力,引导孩子顺利完成他们的小梦想,一步一步分解得到成就,保持住孩子的求知欲望,才是让孩子拥有自主学习的基础。
这“三不原则”也是我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儿子从小学到高中这12年(其中初高中六年完全独立的寄宿在外)基本遵循了这几个原则,没有陪作业、没有陪读、也没有参加长期的培训班,高中时代有过几个短期的学科游学机会(背包远行一两周的那种,参加了英语、物理的两个项目,和来自美国、德国的同龄人建立了交流友谊),也是以兴趣为主,没有应试的压力。
如果您读懂以上“三不原则”,这也是许多普通家庭可以操作和实践的方式,掌握正确的辅导孩子学习方法,从根本上激发孩子的内心学习力,那就会越来越省力,而不是那种抓一抓就上来,放一放就下去,父母和孩子一起焦虑度日的窘境。
人盯人,盯出来的只能是无奈和疲惫。孩子自我激励和拥有成就动机,想不进步都很难,到时候,你就偷着乐吧!
好,讲完了原则,开始讲方法,没有方法的原则就是耍流氓。
当然,这里的方法也仅仅是一些经验整理,不能放之四海皆准,在教育问题上,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家庭教育的背景也是很不相同,有些方法在部分孩子身上可行,但在另一部分孩子身上也许就不明显,所以父母还是要自己动脑筋,针对自己的孩子想出可行的方法,一人用一法,因材施教才是恰当的。
方法一:父母要正确评估孩子的发展程度,不盲目攀比。
孩子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发展水平也不相同,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具体到作业上,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快准和高效率。
在作业方面,家长要保持平衡心态,不要刻意追求完美。孩子在尽力,父母要给与鼓励,并且要有等待孩子成长的时间感。
有的父母以“别人家的孩子”为理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做“别人家羡慕的孩子”,可你知不知道,别人家里藏书万册,别人家有个书法家的爷爷从小让孩子临帖习字,别人家的孩子5岁就已经完成了两次环球旅行,这些东西通常不会显露出来除非“别人家”炫耀,但一般这样的人家往往低调,所以你紧紧盯着孩子要和人家比作业、比成绩,而没有在父母自我修养和家庭环境氛围的营造上下功夫,这种攀比往往只能以虐心告终。
盲目攀比只会苦了孩子,也苦了父母自己,因为你几乎看不到希望,即使脑梗了也不行。
方法二:顺应孩子自然天性,父母也要从细节自我改变。
一年级的孩子,作业偶有错误,作业完成较慢,字写得不那么完美,天塌不下来,孩子毕竟是孩子,有的孩子性子急,有的孩子性子慢,这都是天然的。所以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顺其自然,让孩子在自己的花期里发展。
当然顺应自然天性并非推卸父母的责任,有一个作业老拖拉的孩子,妈妈诉苦说:“我们每天都会问他作业完成没有,他说完成了,结果却丢三落四,我们老是被老师叫到学校受训,丢死人了。”
那么,像这样的孩子顺应天性就永远不完成作业么?这么理解就片面了,具体的问题还是有具体的方法,例如这个妈妈问孩子“作业做了没有?”但却没有具体可检查的“下一步”,孩子摸透了你的套路,他就会敷衍你,如果养成了习惯就很糟糕,这个孩子已经六年级了,还能改变么?
我建议这位妈妈改变一下问法,可以问这几个问题,并且落实检查到位(不要求检查对错,只看认真完成了没有,作业上的字写得怎么样):
“今天的(语数英)作业是第几页,什么内容?”
“你准备从哪一科先做,预计多少时间,我会给你定时!”(作业倒计时原则,前面提到过这个方法,有详细的操作)
“我会抽几道题请你讲一讲,你自己确定页码?”(父母不一定懂,但你指定了题目之后,他如果吞吞吐吐讲不出来就意味着不太懂,如果很流利的讲了,大致也不会差错太远,这当然是针对部分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而言,如果家长能解题的,当然一目了然。)
通过这样具体的活动和竞赛等形式督促帮助孩子提高作业效率,实践中还是非常有效的,我儿子到了初高中,内容超出我们的辅导能力,但抽题讲题的做法还是很有效的,就听听孩子是否流利地讲就行了。
方法三:最无奈(能)的父母只会打骂,智慧的父母会让孩子认同。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写作业慢,就是催促,打骂,这样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从一年级一开始因为作业训斥打骂孩子,动不动重写一页或者全部擦掉再来一遍,对于孩子来说这将是“天大的事”,他辛辛苦苦抄写完一页纸或者做完不少数学题,父母轻飘飘的一句话“重写!”他就会重头再来,一次两次无所谓,如果形成了习惯,会使孩子厌恶写作业。
最近遇到几个六年级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写字都非常潦草,有的甚至看不懂,父母现在也后悔了,“小时候他写字还不错的,但被他爸爸打骂他,撕掉过几次作业纸,因为他爸爸也是大学毕业,钢笔写字很好的,也会写毛笔,没有达到他的要求,后来孩子到了高年级,作业量一多,也就破罐破摔了,反正写不到爸爸那么好,每次都要惩罚好几页,索性不写了。现在他爸爸也说他不得,逆反的很!”
我建议他们换一个角度,看看孩子每次作业之后老师批阅的等第是什么,同时在家里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类似于游戏里的奖励积分机制。
例如今天孩子的作业老师批了等第是优+或者加了两个五角星,那么在家里的奖惩本上记录下来一周小结一次,一个月进行总结积分,换取一些钱购买一些书籍,这样的过程是积极的,也是可操作的,孩子也会从里面发现父母对自己的认同,加上游戏积分的模式可以唤起他内心的积极力量,他会越来越主动地写作业,而且字也越写越端正,他的积分会非常高,比原来打骂的效果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条也是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拖拉孩子或者潦草孩子的父母可以尝试一下,也可以有所创造。
方法四:具体分析孩子拖沓的原因,帮助孩子告别磨蹭。
对于写作业拖沓、潦草、敷衍的孩子,不能仅仅贴标签了事,在父母成长营里我讲过这样一个理念:孩子出现的所有学习问题,包括态度、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父母都要反思自己早期教育的对应失误,一般都会对应起来。
例如孩子经常骗老师说自己作业完成了,结果一个字都没有写,对应的就是小时候父母没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经常包办孩子的事情,而没有让他体验过独立做主,诚实且负责任的结果;
例如有的孩子作业慢,写字磨蹭,,一会掉东西,一会捡东西,因为小时候连喂饭都是奶奶追着吃一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做作业经常边玩边做,有时边看电视边做,做一会儿玩半天;
再例如有的孩子作业只是敷衍,该写完整却丢三落四不完整,不是漏了单位,就是错了直接计算一步计算这些细节之处。原因应该是早期教育中游戏时也经常半途而废,游戏结束不会整理玩具,撒了一地就走掉了,因为总有人给他收拾烂摊子。
只有找到具体原因,而不是笼统的打骂斥责,父母先从自我开始慢慢改变。通过合适的游戏,竞赛等活动,把作业过程变成一个可量化的时间段,让他可以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过程中多多鼓励孩子,不要总是批评,只有充分的信心才会让孩子处处都出色。
多试几次,孩子感到可以适应后,继续提高效率和速度。这样就可以慢慢告别磨蹭了。
好了,把今天的分享稍稍整理一下:首先要明确孩子作业“三不”原则——“不当帮工”、“不当监工”、“不罚苦工”;
同时,要掌握几个方法,今天罗列了四个方法:
方法一:父母要正确评估孩子的发展程度,不盲目攀比。
方法二:顺应孩子自然天性,父母也要从细节自我改变。
方法三:最无奈父母只会打骂,智慧的母会让孩子认同。
方法四:具体分析孩子拖沓的原因,帮助孩子告别磨蹭。
归根到底,最好是家长早早学习合理的育儿理念,使孩子一开始就有一个写作业的好心情,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养成作业的好习惯,这是最轻松的途径。否则,即使得了心梗,敲断了手指(有一个爸爸据说为孩子写作业,不断敲桌子,不小心敲骨折了,孩子却一脸茫然这不怪我,是你自己敲得。)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11月份的父母成长营将致力于方法篇,先做个预告!
关于陪孩子做作业,您经过什么值得分享的场景或者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留言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