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为了上帝而勤劳致富
世界顶级的企业家往往是多种奇怪特征的的综合体,像比尔盖茨,巴菲特,扎克伯格,李嘉诚,他们事业有成,却低调不张扬,富可敌国却简朴不奢侈浮华;拥有几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却任然努力工作,不知疲倦,他们对财富并不贪婪,大量的慈善和捐赠,这和我们一般人心中的富人形象往往不太一样。
其实不止是现在,在西方最早的一批百万富翁中,像钢铁大王卡耐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汽车大王福特等也有如此特征,他们都对工作有虔诚的态度,生活低调严谨,对财富不贪婪,做大量的慈善。卡耐基捐赠了3000多座图书馆,洛克菲勒在全世界各地都有慈善项目,北京的协和医院就是洛克菲勒的捐赠。
所有的这些成功者背后是不是都有一种共同的精神,这种精神背后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呢?
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这些问题做了回答,书中详细讲述了宗教对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影响,对其演变过程做了详细的论述。
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为了上帝而勤劳致富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源于宗教改革,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资本主义精神,真是这种精神有利的促进了资本家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韦伯发现在,在任何一个有多种宗教混杂的国家,只要稍微看一眼其职业情况的统计数字,几乎毫无例外地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状况,即工商业领导人、资本持有者、近代企业中的高级技工、特别是接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管理人士,绝大部分都是新教徒。这一现象在天主教的出版物和种种文献记录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因为宗教改革之后,并未非废止教会对社会生活的控制,而是换一种更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全新方式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注重世俗生活,鼓励人们积极劳动,于是新教徒更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他们积极向上、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性格,他们一般对于技术类的工作感兴趣,愿意接受和学习新技能,而工厂一般倾向于从青年手工业者中吸收熟练工人,他们更多地选择新教徒,而不是天主教徒。他们接受高等教育,从事工商业或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并逐渐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新兴知识阶层 新教徒大多担任经济生活中的管理职位,而越来越多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是新教徒。
为什么一种资本主义商业意识可以同宗教虔诚天衣无缝地结合在同一批人以及同一类的一些群体身上?宗教改革之后,清教徒养成了那些不同的精神特质,使得他们在经济领域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呢?
通过阅读本书,个人提炼出影响最大的三点:
一 神圣职业观
新教徒对于工作有着一种道德和宗教上的虔诚和热情。
中世纪的宗教以及天主教,使得人把重点放在死后的世界,所以往往轻视现世的生活,而宗教改革使得世俗活动不再是粗鄙可憎的,而是被赋予了道德色彩,日常的世俗活动具有了宗教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职业的概念被提了出来。
宗教改革之后,人们对于世俗工作的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从而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是要人完成个人在世俗生活中被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
他们认为职业是上天赋予个人的生存方式,人应对这种天职负责,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文化。这种文化下,人们本着对上天负责的态度辛勤劳动,创造价值。
上帝的意旨是要人们努力做好他为人们安排好的社会劳动,做得越好,就越能增加上帝的荣耀。于是从事劳动成为上帝的意愿,劳动成了人们热心并称道的事情。
新教认为拥有职业,表明一个人因虔诚而获得上帝的恩宠,虔诚的象征便是他从事职业一丝不苟,颇有条理。上帝对人类所要求的并不是劳作本身,而是各司其业的理性活动。清教徒的职业观所侧重的在于体现世俗禁欲主义的这种明达事理的性格上。
这种职业观,它是资产阶级文化之所以形成的最重要的基础。它规定了一种对职业活动内容的义务,每个人都应该感受到,而且确实也感受到这种义务。至于从事的职业活动到底是什么,或者所加诸利用的是个人的能力,还是(作为资本的)物质财产,都无关紧要。
即使你是富人,也不能不劳而食,因为,即使他们不需要靠劳动挣得每天的生活必需品,但他们也必须同穷人一样服从和接受上帝的圣训,上帝已经按照他的不可变更的神意毫无例外地替每个人安排了一种职业,人们必须各司其职,勤勤勉勉。职业是人必须接受并尽量利用的一种命运安排,它已成为上帝向人颁发的命令,要求他为了神圣的荣耀而付出汗水。
人们为了确保他们已承蒙神恩的眷顾,他一定要“完成主所指派给他的工作,直至白昼退去”。按照主的意志的明确昭示,人们惟有不停劳作,而非悠闲地享受,才可为上帝增添荣耀。
所以他们对职业有了一种宗教道德的神圣感,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责任和自豪,新教徒根本更容易在经济领域做出贡献。
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为了上帝而勤劳致富二禁欲主义的生活观
新教徒对于生活的要求往往是简朴,神圣,纯洁,他们反对肉体的欲往,生活的享乐。
新教认为对于任何无节制的世俗享乐,无论是贵族的体育活动还是平民百姓在舞场或酒店里的纵情玩乐,都会可能使人们丢弃自己本应尽忠的职责,背离宗教,因此必须被当作理性禁欲主义的敌人。
要理解新教的禁欲主义与日常经济生活,就要了解基督教禁欲对世俗生活的影响,因为当时在宗教占社会生活支配地位的时代,教会是否顺应时代直接影响了教徒在社会中的地位,且这种影响决定着民族性格的形成。宗教改革之后,人们世俗的生活有了强烈的道德价值,任何的行为都需要符合宗教的要求,所有的行为都是能够彰显上帝的荣耀。培养出了他们对于自己生活严格的要求,这也培养了他们对于生活一贯的理性和自律。
这一点和中国程朱理学很像,讲究的是自省和修身,必须对自己的生活有严格的一贯的道德要求,而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一个成功典范。
新教徒认为,闲聊、奢侈品、自大的炫耀,所有这些都是不具客观目的的非理性态度,因而也就与禁欲主义的要求不相符合,特别是它们的存在不是为了服务于上帝的荣耀,而是为人服务的。这些观念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帮助人们做出有节制的以实用为目的的决定,
加尔文教影响广泛,人们的世俗生活理性、简单,严谨、理性、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要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培育,像钢铁大王卡内基从小就收清教徒家庭的影响,终生都在践行清教徒的宗旨。
三 为上帝而致富的金钱观
因为新教徒独特的职业观,所以一种职业是否有用,也即它能否获得上帝的欢喜,重要的衡量尺度在于道德标准,换句话说,必须依据它为社会提供的财富的多少来衡量。另外一条而且是最重要的标准是个人获利的程度。
财富仅仅代表着人们对其职业责任的履行,它不仅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而且是理所当然、必须如此的。
清教徒认为,世俗世界中一切的生活现象都是由上帝亲自设定的,如果他愿意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良机,那么他必定出自于某种目的,所以虔诚的基督徒必须服从上帝的召唤,尽可能地去利用这大好的机会。如果上帝为你指明了道路,遵循它你就可以合法地获取更多利益。 关于这一点的圣训是:你必须为了上帝而勤劳致富。
清教徒时常驳斥,希望自己一贫如洗跟希望自己病入膏肓几乎没什么差别;它名义上是弘扬教徒的善行,实际上就是在贬损上帝的荣耀。而特别最令人不可容忍的是明明有能力工作却靠乞讨为生的行为,这不仅犯了懒惰罪,而且也亵渎了使徒们所宣讲的博爱义务。
在现代经济制度下获得财富的能力,只要合法,就是一种擅长于或精于某种天职的结果和体现,是一个成为大家公认的具有信誉的诚实人的理想,且演化成这样一种观念:个人有责任增加自己的资本,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生活的目的。它不仅仅是发财的方法,事实上在宣扬一种奇特的伦理。违反这些规范就会被认为是轻忽责任,而不会被视作愚蠢的表现。这就是它的实质。它不仅仅是商业上的精明,它是一种精神气质。
清教徒认为,所有财产都是上帝托付给世人管理的,人们必须老实本分地对每一分钱负责任,这种责任感还包括尽力保住并增加财富。这种思想影响至今。
人只是受神的嘱托管理着一些恩赐给他的财产,他必须像寓言中的仆人那样,对于被托付给他的每一个便士都有所交代。因此,为了个人自己的享受而不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花费这笔财产的任何一部分,至少可说是非常危险的。
清教徒对财富的谴责并非缘于财富本身,而是由财富导致的懈怠放纵,因此,浪费时光才是他们真正憎恨的对象。利用一切时间工作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新教徒严厉地斥责那些为了个人目的而追求财富的行为;但是,如果财富是因从事某一项职业且靠个人奋斗而获得的劳动果实,那么它便又是一种获得上帝祝福的标志了。特别重要的是:在一项世俗的职业中要竭尽全力,永不懈怠,以理性化的方式劳动,这样一种宗教观念作为禁欲主义的最高形式。
所以清教徒理想类型的企业家一向注意避免过度浪费的开销,从不自高自大,从不陶醉于自己的权力。具有资本主义精神的企业家大都摒弃了贵族阶级的奢靡,克服了暴发户的狂妄,取而代之的是低调严谨。
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为了上帝而勤劳致富小结
几个看似矛盾的的生活理念,却因宗教结合在清教徒身上,一方面努力工作,鼓励从事获利活动,增加大量财富,一方面禁欲主义,限制消费。这两个因素合起来起来,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这使得多余的财富必然用于生产投资上,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投资生产也在不断扩大规模 ,为资本主义资本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无论在哪里,只要财富获得增长,物质的力量就会逐步倒精神的影响,宗教必然促进勤俭的行为,而勤俭的行为又必然带来财富。但是随着财富的增长,倨傲、愤怒,贪婪也会随之而来,所以现在资本主义慢慢变成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代名词。然而那些顶级优秀的企业家却依然保持着清教徒的精神,不曾在金钱中迷失,因此而获得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