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世有桃花日更群(不接受投稿)

亲情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2020-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千禾随笔

2020年8月9日      星期日       晴转阴

03年,92岁高龄的杨绛重新提笔写就此书,回忆了她与钟书、阿瑗一路走来的时光,以及钟书与阿瑗生前最后一段日子。无论他们仨生活在什么年龄段,哪怕女儿阿瑗几近花甲之年,但他们仨在一起说话仍然是阿瑗如孩童时代的亲昵、爸爸如年轻时候的呆萌、妈妈始终如春雨般的温润。杨绛用《我们仨》告诉世人一个真理:“家庭永远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01

钟书是钱家的“大阿官”,是家中长子,从小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大阿官”生活,所以除了读书写文,其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显得低能呆萌一些了。

钟书在清华第一次见到杨绛,几乎没怎么说话,但他心里却很中意杨绛,所以大胆约杨绛见面,见面就直截了当地说“我没有订婚”。这句略显直白呆气还稍稍有点霸气外露的表白,开启了一段珠联璧合的世纪佳缘。我常常脑补这个很有画面感的约会和表白,被钟书先生的憨呆逗的忍俊不禁。

婚后,伉俪同赴英国剑桥学习,在牛津,得知杨绛怀孕后,钟书谆谆嘱咐:“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有没感觉此刻的钟书先生更象一个憨态可掬的大娃娃,其自理生活的“低能”让我们觉得可爱又可怜。但并不觉得可笑,反而觉得这就是那个真实的钱钟书,一个一辈子“钟”于书的人。好在钟书有智慧超群的杨绛先生耐心细致、不离不弃地陪伴,钟书做了种种坏事,只要杨绛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杨绛说的“不要紧”,杨绛赢得的这种信任成就了我国学术界的“稀有金属”——钱钟书。

02

杨绛在第二部分写到阿瑗时,看的非常沉痛,阿瑗病中的坚强、对近90岁高龄父母的牵挂让人揪心。阿瑗躺卧在床上,还在忙工作,艰难地为母亲写着菜谱,写着诸多的嘱咐事项。阿瑗不到60岁就离开了,这份痛,杨绛虽以梦幻的形式写出来,但仍然让读者痛彻心扉,不忍再读。我想最直接体悟这份痛的唯大先生杨绛,她将痛苦的心情藏在每一个看似平和的文字里头,而一咬开却又是血淋淋的。

杨绛在第三部分让我认识了那个自小聪明、灵巧、勇敢、积极而孝顺的圆圆头姑娘。

阿瑗从小就乖巧懂事,一百多天的时候,钟书和杨绛带圆圆头赴法国求学,在码头因为圆圆的可人笑脸得以让爸爸妈妈的行李免检。妈妈带她去钱家时,钱父其实有些重男轻女,但很喜欢读书人,当他有一天发现圆圆头姑娘阿瑗在他的书房安静地看书时,开始喜欢和宝贝起这个以前被他忽视的圆圆头孙女来。

杨绛和阿瑗既是母亲,又是姐妹和朋友,钟书出门不交待杨绛照顾阿瑗,却会嘱咐阿瑗照顾好妈妈。杨绛怕打雷怕黑,阿瑗那时虽还是个孩子,但有了阿瑗的陪伴,杨绛就不怕黑不怕雷。

杨绛说“阿圆和爸爸最‘哥们’”,所以钟书常和阿瑗玩“埋地雷”的游戏。阿瑗在爸爸重病住院后,陪着杨绛去医院探望钟书,“踏上古驿道,梦就开始了。钟书被一辆大黑汽车接走了,从这里,老人开始了漫长又焦急的等待。幸好,她还有女儿阿圆。

03

杨绛一直被尊为“大先生”,作为一名女性,被全世界尊为“大先生”,这是对这位世纪文豪的最大敬重。

杨绛和钟书相濡以沫63载,共同营造了那个时代最纯净的婚姻。在婚姻和家庭这座围城里,杨绛无疑是最值得我们女性学习和推崇的典范,做女儿如杨绛,做女人如杨绛,做妻子如杨绛,做母亲如杨绛,做事做人更应如杨绛。杨绛堪称智慧女人的完美化身,是我们的精神偶像。

青春年少的杨绛很有才华,多次坚定地去考清华,在清华园,杨绛很快遇到了钟书,面对钟书“我没有订婚”的直白坦诚相告“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二人一牵手到白了世纪头。杨绛母亲常调侃她说:“阿季脚上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的确,冥冥之中人生姻缘有时来的毫无道理,去的也没有理由。

在钟书取得赴英国求学的资格后,杨绛毅然放弃自己的学业陪伴夫君,天涯海角,不怨不悔。杨绛从不会指责埋怨钟书的这不会那做的不好,爱整洁干净的杨绛会将钟书没搭好的毛巾重新整理好,会将钟书砸坏的台灯重新修好,会主动定期到钱家看望钟书父母和家人,尽着自己做儿媳的本分。正如钱母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04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单元,这个家庭要在社会中生存,总有一个人需要打理好家与家外所有人与事的和处,我们叫人情世故也好,叫人际交往也罢,而这些钟书都依靠杨绛来协调处理。比如解放后至清华任教,她带着钱钟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愿意修好两家关系,因为钱钟书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杨绛的沉稳周到,是痴气十足的钟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

杨绛的一生也多磨难,文革期间她和钟书一起被下放时已花甲之年,杨绛在86岁高龄的时候,先后照顾重病的女儿和丈夫,1997年送走了女儿阿瑗,一年后又送走了挚爱一生的丈夫钟书。

痛,痛到骨子里。但杨绛都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时急时缓平和地轻松划过,就连女儿和丈夫的失散,她也是以梦幻的方式减轻一些痛处再减轻一些痛处。杨绛深知:“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莫过于我们内心的淡定与自在,杨绛和钟书、阿瑗写就一个简单而丰富的人生长梦: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不用说话都觉得心上舒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