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闻拾忆:“大”的尴尬
“大”好不好?凡事都有好坏两面,相对而言罢了。所以,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好,不能一概而论。
《庄子·逍遥游》里记载一个故事:
一日,惠子愁眉苦脸地跟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种子,我种出了一个能装六百斤水的大葫芦!但是呢,用它来装水,又不够坚固,也举不起来。劈开它做葫芦瓢吧,它又那么大,哪个缸能放得下?这葫芦不是不大,就是太大了反而派不上用场,我只好将它砸了!”
庄子听了就说:“你是不会用大而已!既然水缸容不下它,为什么不当作葫芦舟,泛舟于江湖之上(铁拐李的葫芦舟估计是从这里演化而来),而忧没地方放?可见你的心就像蓬草一样闭塞不通。”
《周易》有一大道,叫“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凡事一条路行不通,换条路试试,不定就通了。
话休饶舌,言归正传。
一日,吾怅然愁闷徘徊于中庭,清欢过之,见而怪曰:“君何事烦扰于心,何惆怅郁郁而若失?”
余远望而叹曰:“吾道穷矣,不知将何归!”
问曰:“何出此言?愿闻其详。”
“无他,似我年届而立,文不能用之于天下之民,则绝立功之道。苟能安心志于学,或祈求为往圣继绝学,不得亦有立言之功。然困乏惫矣,将无以生为,奈何?”
曰:“何不务工以为继?”
对曰:“工作难找罢了!卿知我有‘三不入’,金融业不入,盖多龌龊;地产业不入,盖多不义;医药业不入,盖不能明。三不入者,皆恐误导人。若言其他行业,所招文案者,非为运营,亦即品宣。一成之货,说十成之品,吾岂能为之?若似那公文者,则学历必研究生以上;若那编辑组稿者,则又毕业生之需。独我不上不下,去留而无地,岂非穷矣哉?”
又曰:“吾曾效仲尼‘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不可求,则从吾所好’。故求卖书货郎,不许;求前台服务,不许;求摄影师与助理,亦不许;求编校审核,又不许;求支教于山村,则又必须为教师;求为道士,则又需批文。写小说,则又因不遵套路而见弃。思归田里,又无田可耕;思归山林,又言违禁。或言我资历深,乱投简历;或言我功底厚,不能用者必有故;或言我年长矣,用之不如毕业生划算。休矣!吾不能列举,恐失态于卿前!”
清欢恬然笑曰:“君亦拙于用大者矣!诚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虽然,君其不闻颜氏子,一箪食一瓢饮,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君若得之,人岂不闻?若不得之,终日乾乾以致之,虽朝闻夕死可矣!且古之君子忧道不忧贫,时则不至,没身而已。当今盛世太平,岂乏君食而使为饿殍耶?”
余怅然而叹曰:“卿言亦是,然文教不兴,吾为饿殍之日不远矣!”
清欢无以对,踱步倚栏远望而怅然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其我与君共矣!然,无乃有希冀乎?君子学以致其道,求仁而得仁,又何伤乎?”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远眺云岚悠悠,湖光潋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