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概论》笔记-第四章第五节01
第五节 当代设计的现状(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一、后现代主义理论与设计(设计和后现代主义)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
1、概念(名词解释):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产物。它发端于建筑设计并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在设计宗旨、风格等方面向现代主义设计提出挑战。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长期以单调、沉闷、冷漠的形式充斥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形式单调的产品已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和商业竞争,后现代主义设计应运而生。60年代末以美国建筑师文杜里为代表,提出主宰设计风格的不是权威,而是市场。后现代主义反对“少即多”的设计原则并提出“少则烦”的观点,认为设计不仅要实现功能要求,还必须使形式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他们提出“复兴都市历史拼合”理论,认为新时期的设计应以新材料、新技术克服单一化的技术特征,要表现出与自然和原有
的历史传统面貌融为一体的都市面貌。其设计风格的总体特征是重视形式、强调装饰,企图把良好的功能、科学的结构和古希腊罗马样式、哥德样式等各种经典样式的装饰细节相结合,追求独特艺术韵味和设计个性。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常常显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呈
现出繁琐甚至拼凑和大杂烩的面貌。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文杜里设计的“温图利住宅”、格里夫斯设计的波特兰公共服务中心大厦等。
2、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流行与70、80年代的欧美;
3、产生原因:
(1)战后人们对现代主义设计、国际主义设计的厌恶,是新生代对一成不变的单调风格的挑战。
(2)战后经济发展;商品极大丰富,产品个性化、人性化、多样化是吸引消费者的有效手段。
(3)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到社会的变化,带动了社会文化领域对主流文化的叛逆,设计艺术也走向了多元化、多品位的发展方向。
(二)后现代与后现代设计 P169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便在最宽泛的意义上被用于描述设计和文化 中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最初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之后于60年代重新出现时被用来描述波普艺术的新态度,直到70年代才开始成为重要的术语。建筑史学家查尔斯·詹克斯于1977年出版的《后现代建筑语言》使“后现代主义”概念普及开来,这一术语不仅用于讨论建筑,还用来讨论设计和文化上的变化。
后现代主义对设计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发展出了全面的设计方式,复兴所有被现代主义否定的观念、材料和图像。后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20世纪思想的重要转折点,不仅影响建筑和设计,它还影响到了科学、批评理论、哲学和文学。
作为一个设计广泛、改变现状的知识运动,后现代主义对设计有重要的影响。许多影响到设计的重要概念和理论,都不是直接来自于设计界。这个知识运动全方位扩大了设计的领域,并将设计从实用性的、解决问题的行为变成了一个更大的知识思想界。如符号学、结构主义和结构方法等新思维均对设计产生了影响。
与后现代主义相关的人物之一是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1957年出版的《神话》,主要讨论汽车、玩具和广告等话题。对巴特来说,应当把设计看做是揭示当代社会内在框架的方式。这种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认为视觉文化,能够通过理解人的心灵结构而得以解释。解构方法论者与结构主义者不同,他们认为设计是一种本能行为,无法被归纳为一整套原则。
符号学给探究视觉世界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
(1)设计师们开始感到符号学有助于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但是并未将这种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设计中去;
(2)另一种符号学引导的分析法是解构方法,它通过解码社会有关性、阶级和性别的固有成见和套语,来揭示图像里复杂的含义;
如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用社会学的方法论去分析消费者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他认为,在新技术时代,电视、电影和广告不断重复,传统的“原创性”已无意义。
20世纪80年代,科学界的混沌理论因《自然的实用几何》一书而发展起来,也吸引了设计师门的注意力:美国设计师格尔雷,日本设计师矶崎新和仓蜈史郎,英国设计师奈杰尔·科茨和罗恩·阿拉德。创造性混沌并不是一个设计运动,而是后现代主义倡导的多元主义的一部分。
1、概述:“后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内容是不同的。“后现代”在设计上是指现代主义设计结束以后的一个时间阶段,基本上可以说,自从70年代以后各种各样的设计探索都可以归纳入后现代时期: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从建筑设计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风格明确的设计运动,无论从观念还是从形式,都是非常清晰的,而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运动则已经从80年代末期开始式微了。
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性的发展,其中心是反对米斯·凡德洛的“少则多”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要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后现代主义大量采用各种历史的装饰,加以折衷的处理,打破了国际主义多年来的垄断,开创了新装饰主义的新阶段。
2、目的:建立一种适应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设计原则,即“后现代主义设计”。
3、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1)第一个是它的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立场。现代主义一向反对装饰主义,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反装饰,因为装饰造成不必要的额外开支,从而使大众无法享用,所以,装饰主义在现代主义时期是一种被视为敌人的因素而反对的,战后发展起来的国际主义更加强调非装饰化特点,夸大了无装饰的外型特征,形成减少主义的风格,装饰和任何的历史动机自然成为设计的天敌。而后现代主义则恢复装饰性,并且高调强调装饰性,所有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家,无论是建筑设计师还是产品设计师,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各种各样的装饰,特别是从历史中吸取装饰营养,加以运用,与现代主义的冷漠、严峻、理性化形成鲜明的对照。
(2)后现代主义的第二个特点是它对于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单纯地恢复历史风格;如果是单纯恢复历史风格,也就没有什么后现代主义了,充其量不过是历史复古主义而已。后现代主义对历史的风格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的方法,并且这种折衷处理基本是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的。
(3)后现代主义的第三个典型特征是它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娱乐特点是后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特征,大部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作品都具有戏滤、调侃的色彩,反映了经过几十年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垄断以后,人们企图利用新的装饰细节达到设计上的宽松和舒展。而设计上的含糊性,则不是后现代主义所持有的,不少现代主义以后的设计探索,都具有含糊的色彩。从思想动机来看,这种含糊倾向是可以理解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强调明确,高度理性化,毫不含糊,长期以来成为设计的基本原则,人们在对于这种设计形式上过于理性化的倾向
感到厌倦之后,自然希望设计上有更多的非理性成份,含糊性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4、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脆弱性:
(1)体现在它的思想基础上。后现代主义设计充满了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挑战,但这种挑战都处在设计的风格和形式上,而没有能够涉及到现代主义的思想核心。
(2)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最大弱点在于它把现代主义当作一个艺术运动来看待,而没思考现代主义所具有的民主性、大众性、工业化特征。因此后现代主义是对于现代主义的形式内容的批判,而不是对其思想的挑战。
(3)它缺乏明确的意识形态宗旨而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自由放任的设计风格,其薄弱的思想性—形式主义的性格特征使它根本不可能取代现代主义设计。
(4)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人物有温图利、穆尔、斯坦恩、格里夫斯等。
(5)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发展迅速,但随着形式的反复运用,很快产生了社会和设计家本身对于这些符号性形式的厌倦,导致了后现代主义于80年代未90年代初的思维受到巨大影响。
5、后理代主义的本质: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政治冷漠,它表现了大众对政治的不满、无可奈何乃至出于实用主义目的的积极利用)和感性的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后现代主义并非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旨在超越现代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在某种情境中,这意味着复活那被现代主义摈弃的艺术风格,而在另一种情境中,它又意味着皮对客体艺术或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东西。
6、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1)罗伯特·温图利(很多书翻译为“文杜里”、“文丘里”):美国著名建筑师,“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之一。1969年提出“少则烦”的原则,从形式基础上对现代主义挑战,作品“温图利住宅”提出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形式宣言。不反对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设计包含十大量清晰的古典主义单调的形式特征,但总的来看仍然是简单明确的、功能性的、实用主义的。
① 建筑理论:
A.建筑分为两种类型:“鸭子”,指单一、冷漠、缺乏时代感的建筑设计;“装饰外壳,指来用为良好目的服务的装饰手段形成的建筑风格。
B.在建筑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上,鼓吹“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的彻底分离”。
C.鼓吹以杂乱、怪诞、暖昧为美的建筑美学思想,认为建筑师应该向市井文化学习。
@设计风格:追求典雅和富于装饰的、历史的、折衷主义的建筑形式,造型简单而明快。
③设计箴言:“少则烦”(针对米斯的“少即多”提出的)
@代表著作及作品:后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英国国家艺术博物馆圣斯布里厅,《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品:栗子山别墅。
(2)查尔斯·詹克斯:建筑设计家,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权威之一,最早提出建筑和设计上“后现代主义”术语的人物。
① 建筑理论“双重译码”与“骡子风格”;
@代表著作:1977年出版《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被称为是向“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宣战书。
(3)罗伯特.斯坦恩: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在其著作《现代经典主义》一书中对后现代主义设计进行了分类:
① 冷嘲热讽的古典主义:常采用大量古典的、历史的建筑符号、装饰细节、设计基本计划来达到丰富的效果,充满了冷嘲热讽意味。代表作穆尔的意大利广场。
② 潜伏的古典主义:一半现代主义,一半传统风格。用传统风格为动机,往往半现代主义传统,无冷嘲热讽的动机,具有强烈的历史复古特色。代表作塔夫特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河湾乡村俱乐部
③ 原教旨古典主义:采用古典的城市布局中心与古典的比例来达到线与传统的和谐。强调必须将建筑设计与传统城市规划结合一体,以古典比例达到现代与传统的和谐。代表作罗西的卡洛·费利斯剧院。
④ 规范的古典主义也可以称为复古主义风格,这是与后现代主义有区别的一个复古流派。设计家们主张在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复古,他们认为古典主义是西方建筑的核心和精华,对于现代主义抱有强烈的反对情绪。他们的设计,基本采用完整的复古方式。
⑤ 现代传统主义:这种风格其实与冷嘲热讽的古典主义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是,更加讲究细节的装饰效果,因而设计内容更加丰富、奢华、艳俗。因为它的基础依然是现代主义,而又加上各种各样的源自历史风格的细节装饰,因而,与20世纪初期的“装饰艺术”运动风格非常接近。
(4)罗伯逊: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① 主张改革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冷漠、非人情化的倾向,希望能利用历史传统达到建筑的文化气息。
② 不希望对古典风格和历史风格进行嘲弄和戏谑,努力把现代主义的结构和古典主义的动机进行完美的结合。
③ 代表作——阿姆维斯特总部大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