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一次打赏(10.18)

2023-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胡同学的读书笔记
1.jpg

看了下数据,不知不觉“胡同学的读书笔记”已经写了1544天,1711004接近170万字。

作家止庵有个比喻:「读一本书,好比往怀里揣一个铜子,一个一个地攒,看起来无足轻重。等到需要的那一天,你就是那个腰缠万贯的人。」

这1711004字就这样一天天攒着,一个一个铜子的揣在怀里,积少成多,慢慢的这些文字一点一点就构成了写作数据库的一部分,写作数据库的介绍具体见链接(构建你的写作数据库)。

当然这些文字不仅是好词好句的堆积,我致力于它能达到一种对生命深刻的洞察,一种对当下无限的觉受。

江月照,松风吹,一句话的见心明性也可以是禅。

鼓舞这段旅程开始的是尼采那句——一个人必须每天发现24条真理,才能睡个好觉。

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代表着一种雄心。

一种追逐人类智慧高度的雄心——知识本是一体的,把它分成不同的学科只是屈从了人类的软弱而已。

很多年前在高中同学的笔记本上看到过一句话:每天务必做一点你所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一条最宝贵的准则,它可以使你养成认真尽责职而不以为苦的习惯。

从那时起马克.吐温的这句话一直伴我前行。

在理解中,这也代表着某种雄心,就像陶侃的故事:

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陶侃到广州的时候都57了,搁别人都要退休的年纪了,好多人都开始选棺材了,他在干啥呢?
他闲时总是在早上把一百块砖运到屋外,晚上又给砖都搬回来,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研究太阳能问题了,同志们问缘故,陶侃说:我还惦着收复中原呢,怕现在天天太悠闲了给自己待糠了。】

每天务必做一点你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像陶侃每天早上把一百块砖运到屋外,我也在每天早上把这些洞察的砖搬到你——每一位读者的面前。

当然不是说,每天早上7.00的读书笔记是不愿意做的事情。

事实上因为这个小小的公众号,虽独坐书桌,我却在这些文字里原地旅行,听到了很多读友的扣门。

会有读友专门留言说:“感谢这些文字陪自己度过了难熬的日子,在追逐智慧的道路上找到了同行者,不再孤独。”

真好,闭上眼睛,一念间沧海桑田,一念间千山万水。

这个小小的号就是一种连接的载体。

包括之前整理的那两本小小的读书笔记,也会有读者朋友告诉我:“您笔记中很多的点都很准确,都很能打动我,同频了,所以拿起就放不下了,昨天收到您发的读书笔记之后就一直在看”。让我到了他的城市一定要见一面,好好聊一聊。

这两本小册子也是一种连接的载体。

真好,就像那首诗:骑驴渺渺入荒陂, 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 从公已觉十年迟。

相信即使到了VR时代,我们在元宇宙的世界里再次重逢,重要的也不是那些高科技,硬件的升级,重要的依旧是一种同类、同频的连接,一种不一样的感受,灵魂超脱于这些硬件。

社交是人类的皮肤,这其中的关键是能量的同频。

更重要的是产生这些同频共振的源头。

从这个角度看,这些文字,这个公众号还是有意义的。

很喜欢71岁凯文·凯利写给子女书里的一句:“有12个爱你的人,他们远胜过1200万个喜欢你的人。”

这就足够了,不是吗?

今天,开一次打赏,计划365天开一次。

模式是随喜模式,打赏多少全看各位读者的心情。

选择在1018,是因为10.18对我是一个特别的数字。

谢谢。

鼓励是一种稀缺资源,我需要你的鼓励。

祝好,见字如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