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 品人生专辑22.醉画故乡10. 乡土民俗

早读:曾国藩《挺经》笃学篇

2021-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画者无心

  曾国藩字字珠玑,道出笃学的重要性:不管处在人生何种阶段,从未忘记过研究学问 。

    曾国藩,5岁时,开始读《千字文》;7岁时在私塾除了读四书五经外,还读《史记》、《文选》等书,并开始写字;22岁参加科试被录取为秀才;23岁时,入湖南最高学府——长沙岳麓书院学习;28岁时成为进士。

    曾国藩一直沉浸在书海里,对书痴迷。当他到了最高学府翰林院后,又受到了系统、良好的教育,这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大。

【原文】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实难改变,惟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读书之志,须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学。
余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余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而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

    【译文】

    我们只有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这两件事靠得住。提高道德修养是指孝悌仁义,扩大功业建树是指诗词文章。也就是说,只有这两件事是我们可以掌控的,我们努力一尺就会有一尺的收获,努力一寸就会有一寸的收获。

    人的气质原本是由先天决定的,很难改变,但只有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古时候一些善于相术的人都说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骨相。

    若想将读书当作自己的志向,首先必须有勤奋刻苦的功夫,向那些有着大志向的人学习。

    我想到朱熹曾经说过的:做学问就像煮肉,首先要用猛火来煮,然后才用小火来温。我这一生做学问倒从没用猛火煮过,虽然也略有些见识,但却也是自己悟出来的。偶尔刻苦用功,也不过是凭着一时的兴趣使然,就像那没开锅的汤,只是用小火慢慢温着,最终肉也会越煮越不会熟呀。

【点评】

    放在现在,坚定不移地学习,这是不管身处何种情况都必须做的事。因为缺少学习,没有学问。同时,自身素质的缺陷,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