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与讲小说
植物园的郁金香
近来,总是在想一个问题:写作是不是真的要随心所想,手写我心?
但,与此同时,我又再思考我是不是该写点别的什么?
写点什么呢?几种文体,最喜欢散文和诗歌。这么些年来,写来写去,就绕不开胡思乱想,随心所欲。这样看来,自己的心还真是一个思想不受约束的人,上天入地,腾云驾雾,无时无刻不思接千载,回荡万里。
前些天,有简友建议说,“你应该写小说”,然后就一直从旁鼓励云云。
最艳一枝梅说真的,先前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大多也就在想想之中流产了。我总以为,写小说的都不是一般人,首先他得有故事的跌宕起伏写得让你愿意读下去,有能自然伸缩的对故事的掌控能力,有细腻的笔触描写刻画一个人细致入微,有环境的描摹让你如同置身于故事的背景之中。最为重要的是,他能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长久的文字输出能力。
之所以不敢尝试,我对自己看得很清。
一个太过忙碌的人是不适合写小说的,就如同他不可能静下心去读一本小说一样。碎片化的时间,零星的思考,片段的记忆,都没有孕育小说的丰厚土壤。常常陷于琐事,从不愿落在人后,不落人后的性格,总是让自己身心疲惫。
一个单线思维的人是不适合写小说的,就如同一个喜爱雪花的人不适宜生活在南方一样。走过半生,还是觉得自己原来很简单,很幼稚。春夏秋冬有心情,喜怒哀乐骗不了人,一件事和另一件事不会迅速串联,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也不会随意搭配。简简单单的线条,平平凡凡的人生,自己偶尔也觉得很无趣。
或许会让简友失望了,一时真不会写小说。
植物园的水仙花但还是喜欢看小说,看简友们写的小说;喜欢讲小说,和学生一起徜徉在小说的世界里。
从今天开始进入小说单元学习。在这个单元当中,会给学生讲《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都是经典篇目,很有压力和挑战。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面对“先天不足,后天弥补”的自己,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得赶紧读书,弥补不足。这些篇目也讲过好几次,可还是觉得常读常新,常教常新,这或许正是经典的,魅力吧。况且,时代发展,学情在变,如何能让学生接受,如何能最大可能提高学生素养,还真不是仅仅靠经验便能获得的。得用心,把自己置身于小说中,与主人公和作者同喜同悲。
最近太忙了,心力交瘁。但还是该抽个时间写写我的课堂心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