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嗝嗝老师》,想自己的工作

2019-01-28  本文已影响20人  简洁的书写

       每个人都需要爱与被爱,也需要笃定的信任,成长过程中要如何获得这份临在感和稳定的内核,能解答这个问题的恐怕只有教育了。又一部对教育体制进行反思的印度电影将要上映,预计会成为今年最温情脉脉的一部,《嗝嗝老师》关注的依然是最弱势的群体,在大环境失语的境遇之中,如是电影,更显得难得可贵。
  感触之一:善待他人,尤其是善待穷困或者有缺陷的人,对于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电影中的9F班的孩子们受到了很多老师和学生的歧视、甚至侮辱、陷害,对应的,他们也会在自暴自弃的同时,产生报复的心态和行为。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任其发展,很有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感触之二:做一个好老师,要能把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信手拈来、才华横溢。

  影片中的老师似乎是一位全科老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她都精通。而且,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授课。让我很佩服和敬仰。

感触之三:做一个好老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因势利导。

感触之四:教好学生,我们应注意什么。阿克谢的语言。

     《嗝嗝老师》类似于《放牛班的春天》,还加入了阿甘式的人物励志。整片剧情十分简单,讲述了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女主人公奈娜,因为不停打嗝从小被同学嫌弃,长大后经过无数次面试失败后终于找到理想的工作,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然而她被指派的班级学生却是全校最顽皮的学生,自身身体的不适、同事的排挤、学生的捉弄使奈娜的生活充满了艰难。

     之后的电影情节想必大家可以猜出,熊孩子从F班到A班的逆袭,影片的一切虽然都完全在意料之中,但一点也不会让人讨厌,过程让人非常非常动容。很多意料之中的泪点,你明知道泪点埋在那,却仍不可避免得被暖哭。《嗝嗝老师是有其真实的故事原型,剧本从诞生到拍摄完毕足足花了七年,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背景最初不被认可,可能会导致商业失败,但导演遵从本心坚持做了这个励志温情的故事。

     影片从恶搞开始,小时候的奈娜被同学恶搞,长大了的奈娜老师被学生恶搞,恶搞老师大概是每个孩子学生时期的梦想。从电影中形形色色的熊孩子身上,也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有软肋,会犯错。喜欢那句台词:“今天开始,让你的软肋成为动力”。影片中的奈娜身患特殊病症却始终没有放弃,她的那份动力源于那个曾经点亮她的人。当所有人对小奈娜误解嫌弃恶搞,是校长面对众人的鼓励与期许点燃了她心底灰暗的角落,不经意又坚定的善意像一束光、一只火种,陪伴奈娜一生,又去点亮更多孩子的灵魂。校长对小奈娜的善意以及之后奈娜对善意的传承,都是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最好的诠释,不放弃不抛弃,发自肺腑得相信孩子,怀着温润如玉的爱,这才是真正的为人师表。当然,有光的地方就一定有阴暗的角落,学校教工一边在新老师被冷落时递上奶茶,一边暗地泄假题为虎作伥,优等班老师一边在课堂上言传身教,一边对差等生嗤之以鼻。患上抽动秽语综合征不断打嗝并不可怕,患上人格分裂症才无可救药。书本里的公式是恒定的,人生的公式却是可变的,在奈娜温暖的爱与鼓励中,孩子们联合完成了未来城市的作品,太阳光能也照进了每个人的心中。

     导演把关于教育问题的特殊病症、师生关系拿来讨论,以此来揭露教育和生活现状,把看似沉重严肃的题材与格格不入的温情融合得天衣无缝。而印度电影的出色之处就在于总是能准确地抓住观众的共情点,在套路的情节和固定的模式中开辟出一条极具批判意识的现实主义道路,同时又能兼顾影片的娱乐性和可看度,最后意料之中的感动也是因为这种不可言喻的共鸣。故事后面,令人生厌的老头教师为学霸男孩背了锅,给了他机会自我反省,而不停闹幺蛾子的学渣男孩也逐步步入正轨,最后一幕是影片的高潮,所有学生都来欢送奈娜,那些9F班的孩子都纷纷长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