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数据分析

2020-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AoEliauk

一、数据分析是什么?

数据分析字面理解是对数据进行分析,专业来讲,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将它们加以汇总和理解并消化,以求最大化的开发数据的功能,发挥数据的作用。

二、数据分析的分类?

在统计学领域,将数据分析分为三类:描述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验证性数据分析。

探索性数据分析侧重于在数据分析中发现新的特征;

验证性数据分析侧重于验证已有假设的真伪证明;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描述性数据分析属于初级数据分析,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交叉分析法,平均分析法等。而探索性和验证性数据分析属于高级数据分析,常见的方法有: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三、数据分析的目的?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把隐藏在大量杂乱无章的数据背后的有效信息集中和提取出来,总结出错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在实际工作中,数据分析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判断和决策,以便采取适当的策略和行动。

四、数据分析的作用?

数据分析在企业日常经营中的三大作用:现状分析、原因分析、预测分析

现状分析:

1.了解企业现阶段整体运营情况,通过各个指标的完成情况来衡量企业的运营状态;

2.了解企业各项业务的构成,了解其发展及变动情况,对企业运营状况有所了解。

现状分析一般通过日常通报来完成,如日报、周报、月报等形式。

原因分析: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了了解,考虑对其经营的好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时需要开展原因分析,以进一步确定业务变动的具体原因。

原因分析一般通过专题分析来完成,根据企业运营情况选择针对某一现状进行原因分析。

预测分析:

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为指定企业运营目标及策略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决策依据,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预测分析一般通过专题分析来完成,通常在制定企业季度、年度等计划时进行,其开展频率没有现状分析和原因分析高。

五、数据分析的六步曲?

数据分析过程主要包括6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他们分别是:明确数据分析目的和思路---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现---撰写报告。

明确数据分析的目的和思路:

开展数据分析之前需要知道为什么要开展数据分析?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有明确了目标,才不会偏离方向,否则得出的数据分析结果不但没有什么指导意义,还可能将决策者引入歧途,后果严重。

明确目的后,需梳理分析思路并搭建分析框架,把分析目的分解成若干个不同的分析要点,即如何具体开展数据分析,需要从哪些角度分析,采用哪些分析指标。

明确数据分析的目的和思路是确保数据分析过程的先决条件,它可以为数据采集、处理及分析提供清晰的指引方向。

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按照已确定数据分析框架,收集相关的数据,它为数据分析提供了素材和依据。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数据分析的样式,它是数据分析的前提。数据处理的基本目的是从大量的、杂乱无章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提取并推导出对解决问题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

数据处理的方法:数据清洗、数据转化、数据提取、数据计算。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及工具,对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形成有效结论的过程。

数据展现:

数据是通过表格和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常用的数据图表有:柱状图、条形图、饼图、折线图、散点图等,还可以对这些图表进一步加工,使其变为金字塔图、漏斗图、帕累托图等。

总之,能用图表说明问题的就不用表格,能用表格说明问题的就不用文字。

撰写报告:

数据分析报告是对整个数据分析过程的一个总结与呈现。通过报告,把数据分析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建议完整的呈现出来,供决策者参考。所以,数据分析报告是通过对数据全方位的科学分析来评估企业运营质量,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严谨的决策依据,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份好的数据分析报告,首先要有好的分析框架,并且图文并茂,层次清晰,能够让阅读者一目了然;其次需要有明确的结论;最后需要有建议或解决方案。

六、数据分析的三大误区

1.分析目的不明确,为分析而分析。

2.缺乏业务知识,分析结果偏离实际。

3.一味追求使用高级数据分析方法,热衷研究模型。

七、数据分析师职业要求

懂业务、懂管理、懂分析、懂工具、懂设计

八、数据分析师的基本素质

态度严谨负责;好奇心强烈;逻辑思维清晰;擅长模仿学习;勇于创新。

九、数据分析常用的指标和术语

平均数:

一般指算术平均数,是全部数据累加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结果。它是重要的基础性指标,它是将总体内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

绝对数和相对数:

绝对数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如总人口、GDP等。绝对数也可以表现为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数量增减变化的绝对数。

相对数是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计算而得到的值,用来反映客观现象之间数据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相对苏一般以倍数、百分数等表示。

百分比和百分点:

百分比是相对数的一种,他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

频数和频率:

频数是指一个数在这组数中出现的次数。

频率是指每组类别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它代表某类别在总体中出现的频繁程度。

比例和比率:

比例是指在总体中各部分的数值占总数值的比重,通常反映总体的构成和结构。

比率是指不同类别数值的对比,它反映的是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倍数和番数:

倍数是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的商。倍数一般表示数量的增长或上升幅度,而不使用表示数量的减少和下降。

番数是指原来数量的2的N次方倍。

同比和环比:

同比是指与历史使其进行比较得到的数值,用来反映事物发展的相对情况。

环比是指与前一个统计期进行比较得到的数值,用来反映事物逐期发展的情况。


                                                  本文为《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入门篇》第一章读书笔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