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进黑竹沟

2018-09-27  本文已影响13人  杨乐生

钻进黑竹沟                                 

文/杨乐生                 

      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流淌着许许多多神奇传说……

      作为国内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生态群落之一,我没有理由不多次“光临”那里。民族风情古朴多彩,自然景观扑朔迷离。罕见的冰川地貌,让我叹为观止。闻奇珍异兽经常出没,惜我没有眼福。美丽多变的自然风光同浓郁的民族风情相映成趣,吸收着千千万万的好奇者。

      是工程师朱荃,真正让我认识和了解了黑竹沟。

      据资料载,早在上世纪1994年之前,此处已有人进行过多次科学考察和寻古探险。精明的峨边人也很早很早便认识到了她的旅游开发价值。当地政府虽也知道到它的宝贵,但由于“……人畜神秘失踪,大熊猫弃素开荤吃牛羊,野人出没无常”等传言,加之与“中国百慕大三角”、“神秘死亡谷”的称号,所以,比起国内其他景点来说,她显得起步太晚,并且“真面目”尚未完全展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林业工人,根据传说撰写了一篇关于黑竹沟的文章,“黑竹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1994年3月,高级工程师朱荃来到峨边,看到了这篇文章。朱认为黑竹沟极有价值,决心钻进黑竹沟,身临其境进行一次考察、探险,旨在弄清真相。                                   

      朱荃曾在大凉山当过知青,熟悉大小凉山的风土人情、彝家习俗,初通彝语。他钻进彝寨,与饱经沧桑的彝族老人促膝谈心,同长年钻沟的猎手谈古论今。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1994年7月朱荃首次钻进黑竹沟。这次他虽仅仅涉足边缘地带,但已感到兴奋不已。映入朱荃眼界的是黑竹沟异峰叠起的群山,铺天盖地的古木,盘根错节的野藤。好心的彝族老人劝告他,千万千万不要盲目闯入!朱荃极不情愿地返回了就近的斯合镇。在镇上,朱荃听到了一个故事:上世纪1950年至今,先后已有十多名解放军战士、林业勘探者在黑竹沟遇难或失踪。当年参加营救战士和勘探者的彝族老爹非常佩服朱荃。老爹与朱荃一起讨论黑竹沟的险与奇,并非常详细、具体地将当时的故事还原。

      接下来,朱荃深入勒乌乡,察看了1980年以来大熊猫啃食牛羊的具体方位,进行拍照。对于“野人”之说,朱荃持怀疑态度。经过多次多人了解,所有所谓“目击者”均不能提供实证,只能描述自己的感受。朱荃认为,只有进一步深入,方能证实自己的疑问。                                                                                                          1994年10月,朱荃第二次钻进黑竹沟。这次朱荃没有单枪匹马,他带领三名彝族向导并牵了五只猎狗。谁知刚钻进黑竹沟纵深约两公里地,其中三只猎狗突然莫明其妙地失踪!大家惊骇不已,逼迫驻足不前。面对惊愕的向导,惊恐的猎狗,朱荃再三打气鼓劲,大家勉勉强强同意在黑竹沟住了一夜。

      黑竹沟的夜晚比白天更加怪异,狰狞的怪石,在隐隐约约的月色下显得不可捉摸。多变的气候,使人们毛骨悚然。一会儿黑雾缭绕,一会儿瘴气掩面。一会儿雷雨冰雹,一会儿狂风呼啸……朱荃推测,这可能就是人迷路、狗坠岩的客观原因吧。

      凭借自己的地球物理专业的特长,1995年4月,朱荃精心准备好蓬布、食品、攀岩工具、摄影器材等,第三次钻进了黑竹沟。有了前两次的教训,朱荃这次率领的是一支精干的、身经百战的考察队。当深入黑竹沟腹地后,他又惊又喜:山山有景,景色不同;水水有趣,趣味各异。入夏,花繁夺目,万亩杜鹃争芳斗艳吐怒,千株珙桐花香技茂弄翠;隆冬,冰清玉洁,银装素裹,海子如镜,草甸松软,好一派北国风光;初春,雪海泛绿,林涛涌动,百鸟争鸣,溪水淙淙,活脱脱南疆画图;金秋,当艳阳高照,万山红编,层林尽染,林间透射出缕缕彩线。     

      三度钻进黑竹沟后,朱荃心中有底了。他牵头组织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等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大规模、大张旗鼓地对黑竹沟进行了全面探讨。从1994年至1999年期间,朱荃在黑竹沟先后呆了共500多个日日夜夜,组织科学考察人员300多人次,对实地进行了20多次调查。经过五年的挨饿受困,担惊受怕,一次次险坠危岩,一回回绝处逢生,朱荃穿坏了20多双胶鞋,换来了40多万字的有关黑竹沟的科学考察报告。黑竹沟的神奇与诱人当时已被国内外近千家报刊登载,四川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都有专题报道。上世纪1998年,有关部门又成功地在北京举办了“黑竹沟摄影展”,使黑竹沟名一时声名大振。

        但是,正如朱荃等有识之士所言,仅仅凭借一些落后的装备和不足的财力,根本无法“钻透”黑竹沟,无法观其全貌。再说,人的精力和时间都非常有限,而黑竹沟的变幻又神秘莫测,许多现象无法解释,所以,我们仅能说,目前仅只是初识黑竹沟。要真正认识它,不知还要经过多少勇士的努力,还需要多少资金的投入,还得多少次“钻进黑竹沟”!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一些颇具经济眼光的当地人,先后在黑竹沟门戶外建起了充满彝族风情的旅店,代表黑竹沟敞开双臂,开始欢迎天南海北的游人。

      黑竹沟地处东经103°,北纬20°,正巧同耸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文化悠久的埃及金字塔惊人相似,这条地段被探险家们称为“死亡纬度线”。所以,现在所谓的“游过”黑竹沟人们,仅仅是在她的门户外转了转。今天,这块昔日的“中国百慕大”秘宝已声名远播,她盼着更多人的游客、更多的有勇有识之士继续 、真正“钻进黑竹沟 ” !

(2100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