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行业的变局
7月26日,部分用户收到“你有多个关注的订阅号长时间未读,可以选择不接收文章推送”这一消息,点开后即可批量取消文章推送。据官方说明,目前此功能处于内测阶段,不久之后将推出该功能。微信公众号作为自媒体行业的龙头渠道,其每一次变动牵动着无数媒体人的心。
去年6月,微信订阅号文章由列表变成信息流,改变了信息的呈现形式。此次变动是微信公众号多年来为数不多的大变动之一, 对于媒体圈无疑是一个重大利空,头条内容被淹没在大量的信息流之中,次条的打开率本就很低,此次被折叠之后的曝光率将更低。而且,“取消关注”变得更加容易。
之后,微信又为订阅号增加了一条新的信息流。用户通过点击文章底部的“在看”按钮,可将文章同步到“看一看”中,好友可互相查看,评论互动。
无论是“信息流”还是“看一看”,都是微信致力于“减少用户检索信息的成本,让更合适的内容到达更合适的人”的结果。
即使微信生态的打开率和阅读数均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但目前其仍是大部分媒体从业者的主战场。透过微信公众号的历次改版,我们或许可以窥见自媒体行业的一些趋势。
有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这轮由微信公众号引起的行业红利逐渐消失,各个平台的补贴已大不如前。过去,各大平台需要大量的内容填充,许多媒体人凭借各大平台对作者的扶持就能实现月入两三万,现在这类补贴几乎腰斩。其次,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广告主预算大幅削减,分配到各个自媒体的更是少之又少。以前广告档期难找的媒体,如今频频空档。与此同时,短视频的崛起对微信生态造成的冲击不容小觑,各类短视频抢占了用户的大量时间。
旧有红利消失的同时,新红利也在慢慢孵化。回顾媒体行业的历史:传统媒体——门户时代——微博微信——抖音快手。每次旧红利的消失,新红利的崛起都是伴随着相应的技术变革。没接入互联网之前,报纸杂志是主流,因为我们没有更多的选择;PC时代,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强势崛起,拥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199年5月,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新浪网仅在事发半小时后就发布了相关报道,让许多传统媒体望尘莫及;2G、3G时代,双微取代了门户三巨头;4G时代,抖音快手正向微信发起挑战。这场战斗从未结束过,不断有新的媒介方式崛起,旧的霸主离场。
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把握住新红利的媒体人往往是上代媒介中的老兵。微信公众号中的很多头部媒体都来自于微博大V,许多在媒体圈混的风生水起的都来自于早期门户时代的网络编辑,比如现在担任一点资讯总裁的陈彤。
红利消失我们不可改变,但无论自媒体如何发展, “好内容”永远不会过时。从BBS、到微博,再到微信、抖音,好的内容永远是稀缺的,优秀创造者才能抓住下一波红利,脱离内容,去谈运营、渠道根本毫无意义。行业初期,很多“调动情绪但不创造价值的内容”也收获了大批粉丝,赚得钵满,但如今其生存变得愈发艰难。一方面,用户对于此类文章已经产生了免疫,不再有打开的冲动;另一方面,在内容泛滥而用户注意力有限的时代,拥有良好人设的媒体才能活下去。显然,一味贩卖焦虑的媒体很难有人设,更不要谈未来。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内容可以称为好内容?首要标准是要有价值,能给读者带来启发,而不单单是调动情绪;其次,是要有一颗把读者当做朋友的心,少点套路,多点真诚,久而久之,读者会对你产生深深的认同感。
从微博对转评数的调整,到优酷爱奇艺不再显示视频播放量,我们会发现一个事实:对于数据真实性的管控趋严,造假的成本越来越高,数据会越来越真实。“刷量”一词并不新鲜,从A明星的粉丝过亿,点赞评却寥寥无几;到B明星的一条微博几天之内转发过亿,被人民日报点名,都让我们对流量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由于广告主过分看中数据,许多自媒体平台往往沉迷于刷量,久而久之,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许多新成立账号的阅读量甚至比许多大V都要高,长此以往,必定会破坏微信生态的良性循环:更优质的内容触达更多的用户。微信作为生态的守护者,一定会拿出一些措施来维护“好内容”。此外,“视觉中国”事件将版权问题再次推上风口,媒体人对版权的意识空前加强,未来自媒体对图片字体的使用也会变得更加谨慎。
自媒体行业巨变,但好的内容依旧是核心。对于真正的创造者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