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针(小说)

2020-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曲赣江

顶 针(小说)
曲赣江
【本文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

顶顶,是皖西的说法,即顶针。今已忽略不用,成了农耕时代的代名词之一。

婆是淠水河畔大户人家的闺女。我怕婆,婆会骂人。幼小的我,是爹不痛娘不爱的小鹅,别人放我就追逐田野绿苗,不放就圈在鹅圈里,仰着脖颈高亢地叫唤几声“想玩想玩”。

二大爷对婆说:“大,让孩出去放放,呆长了,就呆傻了。”“你敢!万一掉塘里,磕着碰着了,你和你姐你哥咋交差?!作死不让这么作的!”婆一点不假辞色,这方骂完,扯上半天齁气,喘息良久,忽儿一笑:“大四子,带你外甥去逛逛?”二大爷顿时脸色铁青,天啊,这小兔崽子一遛半天,爬高上低,不说半天5个工分丢了,万一有个意外,咋和老姐姐夫交待?闷了声,屁股往门槛上一搁,没声了。

“大,我去吧。反正课又不咋么上。”小爷话少,随手把姐从部队带回的黄书包撂一边,径直牵了我的手。“大四子,看看你弟!”婆用戴着顶针的手指指大儿子,又指指小儿子,一口气上不来,又扯了半天齁气。

大四子是老大,小爷是老三。淠河乡村规矩,女不排行,男丁以家族论辈排名,堂兄弟几个,大四子是这一辈男丁老大,小爷是男丁老小。七八姑八大姨中,男丁辈份增。

大四子心里也苦。当个农民,土里创食,又刚结了婚分家另住,丢了半天工分,年底咋过?换句话,我又没做错啥!我又不会带孩子!小爷不同,反正没中考高考,天天跟个老先生唱书,还不如带外甥捉鱼摸虾,玩个快活,还落口吃。细想想,姐姐姐夫也逗,都不中考高考了,还花那冤枉钱,让我读书!

婆是笑的。婆又是傲骄的。于是,阳光下,手中的线轱辘转了又转,绽出一丝丝陈旧的光影,又捋出一条棉麻线,团成一团。婆不喜欢纳鞋底,费力,吃劲,可三男二女的子嗣穿着要备,这大丫头又添了一个孩,一年起码每人要有双鞋,不能让娘家人看不起!可这一用力,哮喘、肺结核就犯了,齁气扯得像破风箱似的。

婆不喜欢纳鞋底,太粗糙了。早晨,阳光透过纸糊的窗幔时,婆已坐在床头,入了秋,婆就下不了床了,淠河乡村叫齁子。婆认命,又不认命,恨只恨自己是个女人家。

婆是绣花出名的,十里八乡,谁不知李大财主家有个能绣鸳鸯的大闺女?多少人想的夜不成梦?可婆是大户人家,想了也白想,门不成户不对!但婆生逢时,一双巧手,遇上了抗日战争,遇上了打土豪分田地。一来二去,当嫁未嫁之年,生死颠覆之际,嫁给了家中唯一一个长工。也好,动荡的日子结束了,缤丽浪漫的梦也结束了,安于平静。

当年,那个长工清秀,被日本鬼子抓去时,不似寻常农民,任人宰杀。被押赴县城时,一瞅,押自己才四、五人,血性上涌,借田埂行走不便,奋力以死相搏,夺了一日军尉官的刀,拚命了!狠的怕不要命的。长工胜了,赢了一条命,参加了游击队。没几年,国共决战,刘邓挺进大别山,长工成了书记。

土改划成分时,婆没人敢娶。为啥?成分高了。贫农才光荣。长工血性又涌上头了:我娶。谁劝也不听,自然也无法继续进步,终老于乡村。


婆要报答长工。咋报恩呢?我给你添丁进口!这一执念,婆生了四男两女。在多年前的淠水流域,这个人口不多,也不少,略高于寻常人家。可长工也执念,共产党给了我家,我得全力以赴,不贪不占。因而书记一直到老。粮食关那几年,男丁老二饿死了,死在他大姐怀里。冬天,婆伤心过度,染了风寒,从此落下哮喘病根,没钱治,又发展成结核。

长工在家怕婆,骨子里还是大小姐啊!“你不知道烙张饼给娃?”“没面了。”“麦圈里不还有点麦吗?不给孩吃给谁吃?”长工无语,那是种粮啊。磨磨身,从床头摸出一小袋面粉,浅浅勺出一碗,添水,和成稀薄的面糊,又从小菜园摘了几根葱,摘洗切段,搅和均匀。而后取了几根玉米芯,点燃,放入小火炉中,吹得火旺了,置一小锅,抹一层油,待油烟起,滋啦一声,将面糊倒入,斜阳夕下的余辉里,静静地候,慢慢地翻。那是很多日子最渴望的时候,等候那一分煎饼的香……

二大爷和小爷是不沾的,舍不得。掏出咸菜缸里的泡萝卜茧子,和长工蹲在檐下,唏溜唏溜地喝着玉米糊。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油灯是舍不得点的。

婆床头的油灯是亮的。婆要纳鞋底。浆糊粑出晒干的碎布,很厚实,很硬,如米饭盛出后的锅底,锅粑一般硬。婆用线锤纺好的棉线,一针一线地纳着,不几下,沾着浆的针不滑溜了,便用针在头发上划溜两下,又继续。指上力气不足以穿针过布,右手中指上的顶针,便抵着针鼻,一使劲,针尖便穿过了厚厚的鞋底。偶而,一不小心,偏了方向的针尖穿过鞋底,扎入左手……


婆身材高大,不似戏文里嗯嗯呀呀的小姐,走起路来大步流星,没裹脚。却又总佝着背,上气不接下气,喘得很。婆只有赶小戏(庐剧,又称小倒戏)时才下床,艰辛得很。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时,方才醒悟,婆看戏不是戏,是回眸曾经年少吧。

那些年,没钱买鞋,冬天里,脚总是冻疮,到了春天又痒又痛,抠的血淋淋的。每每这时,婆总让人捎来一双亲手纳的棉鞋,温暖……那一枚顶针,便成了挥之不去的记忆。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母亲。

2020.3.7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