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这一生(三)
外公的一句,“你咬咬牙,孩子大了就好了”从此固定了母亲与父亲的婚姻关系。而母亲的咬咬牙却不只是限于辛辛苦苦养大我们兄妹三个的那段岁月,可以说母亲的大半辈子都是在咬咬牙中度过的。认真想来,母亲这辈子所有的咬咬牙几乎全是为了我们兄妹三个,却从没有半点是为自己的,她的世界只有我们兄妹。
母亲和我按照一般的传统,男人往往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而我们家却不是这样的。我的父亲很能吃苦耐劳,但头脑相对简单,性格也过于老实懦弱,是别人眼中很好对付的那类人。而母亲却头脑活泛,遇事沉着有主意,因而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们家的主心骨。父亲在外面受人欺负了,母亲会出面替他讨回公道,家里没钱没米了,是母亲低三下四向邻居讨借,家里破旧的土坯房摇摇欲坠,是母亲提议,我们得重新盖两间房。八零年,好些人家都开始安装电灯来照明了,母亲便跟父亲说,我们也加油多挣点钱争取年底通上电吧,于是从那年的三十晚上开始,我们家结束了用煤油灯来照明的历史。
父亲在母亲的引领下加油苦干,我们在母亲的传唤下也不能偷懒,一家人团结在母亲周围,过着虽然贫穷但却暖意融融的日子,那是我人生感觉到的最初的幸福,也是永远回不去的幸福。
夏天里,晚饭过后,母亲拿出半升黄豆在热锅里噼里啪啦地炒熟后,一股脑儿地塞在我和哥哥们的衣服口袋里,便拉着我屁颠屁颠地跟在背着长条凳的哥哥和父亲后面奔向邻村去看露天电影了。偎在母亲身边嚼着香喷喷的黄豆看着电影里的白娘子是我儿时最深的记忆。冬天里的夜晚,我们就着炭火盆围坐一团烤火说些闲话,偶尔地母亲也会炒上一些红薯片和黄豆来给我们解馋。
母亲年轻时思想开通,追求上进,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母亲对待我们三兄妹读书的态度上。在母亲的观念里,读书是顶重要的事,读书可以让人学到知识明白事理,更可以让人摆脱贫穷的命运。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因为家里没钱而阻止我们去学校读书,母亲总是说,只要你们会读书,能考上学校,我跟你爹会拼尽一切供你们的,而事实上,母亲也的确是坚贞不渝地信守了她一贯的承诺。
我对生于一九六三年的大哥读书的记忆几乎是一片空白,除了从母亲口中获知,因为那时我还太小。只是在我稍稍懂事后,母亲总是苦口婆心地跟我说,你跟你二哥要好好读书,你大哥是可惜了,本来是块读书的料,没办法赶上文化大革命,成天背着书包在学校劳动做红砖,学习都给荒废了。而其实大哥也好歹混到了初中毕业,这在大哥那般一块玩耍的大多只读完小学的同龄小子中也是难得的。
我的二哥读书最踏实肯学,是令母亲不太操心的省事孩子,然而或许是因为二哥太过于死读书,读到脑子有些魔怔了,所以尽管在母亲的鼓励下复读了一年初三还是没有考上高中,二哥的读书生涯也就宣告了结束。
至于我,我想自己是最让母亲失望的了,母亲为了我读书付出最多,我却令她一无所获。在我读书期间有两个细节是我极想提及的,因为那里面蕴含了母亲对我读书所寄予的无限厚望。我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我不想去上学了,于是磨蹭着走了小段路便装肚子疼折回了家,无奈我的演技太烂,一眼被母亲识穿,气极的母亲便操起扫把一路追赶在我后面直到我进了学校门。
另一个令我记忆犹新的细节是在一九八九年九月一号的早晨母亲第一次送我进城读高中时的情形。那天早上五点多,在蒙蒙亮的天色中,母亲提着皮箱,父亲提着十斤米,我走在父亲和母亲中间,一路上母亲嘱咐着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好好吃饭,不要担心钱的事,而我知道,那会我七十块钱学费中的四十块是母亲向邻居借的。
而我终究没有金榜题名,我终究是让母亲失望了,此刻,念及母亲曾对我的殷切期望,我忍不住泪眼朦胧。